贾谊上《治安策》:天才的治国良方
前因:济北王发动叛乱;后果:汉文帝削藩。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济北王发动叛乱: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趁匈奴入侵,举兵叛乱。

公元前173年(汉前元七年),贾谊数次向汉文帝上疏陈事,后世将其内容大体总结为《治安策》,指出了汉朝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应对办法。

贾谊是河南洛阳人,年轻时师从荀子的学生张苍,熟读诸子百家的学说。河南郡守吴公听说了他的名气后,把他招揽到衙门,让他辅佐自己的政务。汉文帝登基后,想网罗天下的人才。他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全国第一,就征召他到朝廷担任廷尉

吴公向汉文帝推荐了贾谊。贾谊的老师张苍曾参与拥立汉文帝即位,后来升任御史大夫。他也向汉文帝推荐了贾谊。

有了吴公和张苍的推荐,贾谊很快就被汉文帝征召到朝中做了博士(官职)。在朝廷的博士当中,贾谊是最年轻的,也是最有才华的。汉文帝提出问题让博士们讨论时,年长的博士都说不上什么话,而贾谊都能一一作答。

在朝中当博士的贾谊

深入分析秦朝灭亡原因的政论文《过秦论》就是贾谊在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当时贾谊还提出了“列侯就国”的建议,也就是让当时在都城长安的诸侯王回到他们的封地去,防止他们在都城结盟或结交朝中官员,以此压制诸侯王的势力。后来贾谊《治安策》中的削藩主张此时已经有了雏形。

汉文帝很快就被贾谊的才能所折服,于是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员),准备重用他,还打算让他担任公卿的职位。但由于朝中重臣周勃等人的反对,汉文帝只好让他去长沙当太傅,辅佐长沙王吴著。

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率先发动叛乱。这是首例由同姓诸侯王发动的武装叛乱。这次叛乱很快被镇压了下去。后来淮南王刘长勾结闽越发动叛乱。虽然汉文帝很快平定了叛乱,但他意识到平定叛乱只是治标不治本,诸侯王对朝廷的威胁依然存在。

湖南长沙贾谊故居的雕像

这个时候汉文帝想起了贾谊,于是把贾谊从长沙召回朝中,让他当爱子梁王刘揖的太傅,负责教导梁王。公元前173年,在担任梁王太傅期间,贾谊多次向汉文帝上疏,痛陈时弊。这几次上疏的内容就是后世所称的《治安策》。

在《治安策》中,贾谊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朝廷应该削藩,“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分封诸侯王所有的子嗣,这样各个封国就会越封越小;二是反对与匈奴和亲,应该用德行感化匈奴,这样才能让匈奴臣服;最后,应该尽快制定尊卑秩序,以礼治国,这样不仅能制约那些僭越的诸侯王,也能约束那些生活奢靡的富裕商人。

汉文帝非常重视《治安策》中有关削藩的建议,后来把强大的齐国一分为六。淮南王刘长因谋反被汉文帝镇压后,淮南国也被分成了三个封国(淮南、衡山和庐江),分别封给了他的三个儿子。汉景帝年间御史大夫晁错削藩,汉武帝推行“推恩令”都有借鉴贾谊的《治安策》。

贾谊的《过秦论》

在给汉文帝建言献策的同时,贾谊也在用心教导梁王刘揖,两人之间的师生情谊越来越浓厚了。但在公元前169年,刘揖不幸坠马身亡。这对贾谊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因为刘揖是汉文帝最喜爱的儿子,他担心汉文帝会因此怪罪他;而且他也因为自己没能尽到师长的责任而深感愧疚。贾谊因为伤心过度,在梁王逝世的第二年忧郁而终,享年三十三岁。

后果

汉文帝削藩:汉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王的封地。

结论:贾谊上《治安策》为汉文帝削藩提供了政策指导。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