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重喜庆也是他,冰糖葫芦也是他!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创业的、守成的,末代的。其中有一个皇帝就特别奇葩,他就是宋光宗。
宋光宗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为成穆皇后郭氏。
他小的时候,本来按长幼顺序是当不上太子的。可是恰好他哥死的早,孝宗又觉得他各方面像自己,然后就立他为太子了。又过了16年,他爷爷去世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宋高宗(杀岳飞那个),他爹要守孝三年,就顺便想撒手朝政了。淳熙十六年,他42岁,受光宗禅位称帝,史称宋光宗。

宋高宗赵构
他的前半生真的是完美的不得了,可是后面为甚么突然变了呢?这就要从他立的一个皇后说起。
宋光宗皇后李凤娘,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次女,她没做皇后之前就很善于嫉妒。在赵惇还是恭王的时候就经常说身边的人这不好,那不好。成了皇后以后变本加厉。
光宗即位后病情时好时坏,无法正常处理朝政,这就给了李凤娘钻空子的机会。从绍熙三年开始,她就代替皇帝处理一些政务了。然而,她根本不关心朝廷大政,权力对她而言,就是为娘家大捞好处。她封娘家三代为王,侄子孝友、孝纯官拜节度使,一次归谒家庙就推恩亲属26人。李氏滥用权力给亲戚走后门,是南宋建立以来所没有的。一人得道,真的鸡犬升天了。光宗逐渐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性格懦弱加身体不好)。
这个皇帝的懦弱不仅皇后知道,所有大臣也有目共睹。当时还传了很多笑话。比如:光宗还当太子的时候,宋高宗曾赐给他一个小妾黄氏,光宗即位后晋为贵妃,倍受光宗宠爱,李皇后肯定就不高兴了,她趁光宗出宫祭祀,杀死黄贵妃,然后派人告诉光宗说黄贵妃“暴死”。光宗明知是皇后下的毒手,却连质问皇后的勇气都没有。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与第二天祭祀时发生的一连串怪事,直接导致光宗的精神彻底崩溃。
还有,绍熙初,光宗独自率宫中嫔妃游览聚景园。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光宗只顾自己游玩。看到这样的奏章,光宗很烦,正好孝宗遣宦官赐玉杯给光宗,手握不稳,不小心打碎了玉杯。宦官回到重华宫,禀报说:皇上不喜欢太上皇的奖赏,连玉杯都摔碎了。”孝宗心中自然不爽。还有一次。孝宗年过不惑,却仍不见孝宗有将皇位传给他的意向,终于有些忍不下去了。一天,光宗向孝宗试探道:“我的胡须头发开始发白,有人送来染胡须的药,我却没敢用。”孝宗听出了儿子的弦外之音,答道:“有白胡须好,正好向天下显示你的成熟老练,要染须药有什么用!”
除了懦弱,这个皇帝还比较好玩。比如:有一次,孝宗游东园,按例光宗应前往陪伴,可到了家宴之时,却仍不见他的踪影。一向嚼舌根的宦官故意在园中放出一群鸡,命人捉又捉不着,便相与大呼:“现今捉鸡不着!”当时临安人称乞酒食于人为“捉鸡”,宦官们显然在嘲讽,暗指孝宗寄人篱下的情况。孝宗虽佯装不闻,但内心当然不舒服了,毕竟光宗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连起码的礼数都没有,作为父亲,怎么能纵容下去?
有一次,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病了。她日渐消瘦,茶饭不思。名医用了很多方法,皆不见什么效果。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民间大夫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断后说:“只要用冰糖与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没人相信,但是贵妃按此办法服后,很快病就好了后来这种做法传到宫外,就成了冰糖葫芦。
光宗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年封恭州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孝宗禅让即位皇帝。那年8月,他改恭州为重庆府。因为光宗在这里先封王、后即帝位,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
随着宋光宗病情的恶化,政局也开始动荡不安,群臣再也无法容忍这个昏君。绍熙五年(1194)七月,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宋宁宗登基后,尊光宗为太上皇。政治生涯就此结束。退位没几年,他就结束了自己懦弱又可笑的一生。
历代评价
“光宗幼有令闻,向用儒雅。逮其即位,总权纲,屏嬖幸,薄赋缓刑,见于绍熙初政,宜若可取。及夫宫闱妒悍,内不能制,惊忧致疾。自是政治日昏,孝养日怠,而乾、淳之业衰焉。”——脱脱(宋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