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可谓是“鲁本斯的时代”。鲁本斯作为巴洛克代表人物,在有着举世无双的画技的同时,还精通外交等技能,有着无比幸福的人生,他的一生是如此精彩、顺利。
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
——丹纳

鲁本斯《自画像》(局部)
鲁本斯有多有名?
法国浪漫主义画派代表德拉克洛瓦,在晚年的私人日记中,仍赞叹道:“鲁本斯真是了不起!”
著名文艺评论家傅雷,在书中写道:“在今日,任何人不会对鲁本斯的光荣有何异议。”
在中国,有一家水彩颜料,以“鲁本斯”作为品牌名。

劫夺吕西普女儿
十项全能的风流才子
弗兰德斯的艺术家彼得·保罗·鲁本斯,一生创作画作无数,不仅是当时备受称赞的画家,也是学者、语言学家、古董收藏家、教师和外交官。

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6.28-1640.5.30)
年轻的时候,鲁本斯辗转三位不同的画家门下学艺,并凭借出色天赋,在21岁那年就加入了安特卫普画家协会,正式成为一名独立的画家。
这三位启蒙老师之中,有一位曾旅居意大利数年,他使鲁本斯受益很大,并在鲁本斯心中埋下了一颗关于“美”的种子——去意大利,去看看真正的艺术!
三年之后,鲁本斯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国度。

鲁本斯《四轮马车的跌落》1604-1605年
他在意大利精心研究、临摹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的画迹。尤其在威尼斯停留了很久,威尼斯人艳丽的装饰使他印象深刻,于是他开始鉴赏色彩的处理。在他的一生中,即便后来他扎根于佛兰德斯,也始终无法与威尼斯传统完全决裂。
而他最感兴趣的是正在意大利兴起的巴洛克艺术。这种艺术风格,几乎主宰了他一生的创作。

鲁本斯《圣三位一体的崇拜》
鲁本斯在当地学会了流利的意大利语,在后半生里,他甚至偏好使用意大利文写信,就连签名也常写成意大利式的“Petrus Paulus Rubens"。
鲁本斯还潜心研究意大利伟大的美术瑰宝。他在研究古罗马文化遗产上所掌握的专门知识,就连历史学家也大为赞叹。这也佐证了他是一位优秀的古典学者。

鲁本斯《玛丽亚·塞拉·帕拉维奇诺》
如果不是母亲的去世,鲁本斯可能还会继续留在意大利。1608年,他回到了故乡安特卫普,随后出任佛兰德斯宫廷画家,不久便与第一任妻子伊莎贝拉结婚,迎来事业、家庭双丰收。
此时,他早已名声大噪,财运亨通。他在安特卫普盖了一栋仿意大利式豪宅,里边存放着从意大利收集的大量艺术珍品,过着气派豪华的生活。

位于安特卫普的鲁本斯故居
他终日作画,沉醉在艺术之中。
即便整日作画,任务之多仍使鲁本斯应接不暇,于是他开办了一个所谓的绘画工厂,招募了一批学生。他的学生中,包括日后在英国独当一面的大画家——凡·戴克。

鲁本斯《安东尼·凡·戴克》
鲁本斯不仅在事业上成就斐然,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其乐融融。
鲁本斯一生,先后有过两任妻子。他私人创作的肖像画,几乎全部取材于他的两任妻子——伊莎贝拉与海伦。

鲁本斯根据两位妻子形象创作的《美惠三女神》
伊莎贝拉是鲁本斯的第一任妻子,是佛兰德斯当地人文主义者兼法学家的女儿。
鲁本斯在1609年娶了她,当年鲁本斯32岁,伊莎贝拉18岁。婚后鲁本斯过着豪华安定的生活,这种安定的生活使他投入积极的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鲁本斯为伊莎贝拉创作过多幅肖像。她的眼睛很大,鼻子细巧,容貌十分可爱,却不幸于1626年的一场流行瘟疫中去世。鲁本斯曾回忆道:“我失去了一位极好的伴侣……她没有女性的任何缺陷……”。

鲁本斯《伊莎贝拉·勃兰特》
四年之后,他又娶了过世妻子伊莎贝拉的侄女——年仅16岁的海伦·芙尔曼。
在当时,鲁本斯已年过半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鲁本斯对海伦的热情,鲁本斯为其创作的肖像画,是为伊莎贝拉创作的三倍之多。

鲁本斯《拿着手套的海伦娜·弗尔曼》
斜杆青年的顺意人生
鲁本斯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年幼时其母就将他送入高水准的学校。后来,鲁本斯成为当地伯爵夫人的随从。正是在这段时间,鲁本斯得以培养出在社交场合所需展现的宫廷风范。
尽管他在短短一年后就辞去了随从的工作,开始跟随画家习艺。但这段经历,为其日后以宫廷画家兼外交官的身份进行的活动,提供了不少帮助。

鲁本斯《身处曼图亚朋友圈中的自画像》
当他结束意大利之行,回到安特卫普的第二年,鲁本斯就被聘为佛兰德斯统治者——阿尔贝托大公爵的宫廷画家。
这时他32岁,眼神机灵,步履轻快,多年的宫廷教育,使得他还有一副宫廷人士的优雅姿态,在宫廷贵族社交圈如鱼得水。

鲁本斯《阿尔贝托七世像》
大公爵除了向他订画,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些参加外交使团的机会。
鲁本斯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知识、政治能力,以及作为艺术家所享有的声誉,都使他得以在一些微妙的场合下仍能表现自如。

鲁本斯《阿尔贝托大公爵夫人像》
他曾两次迁居西班牙,两度前往伦敦,调停了两国之间的兵戎纷争。他还以此为主题,创作伦敦白厅国宴厅天顶画。这段经历也成为其最显赫的功勋之一。
在滞留英国期间,英国国王授予了鲁本斯骑士勋位,他还获得了剑桥大学荣誉学位。这样的成就,在当时也只有天造之才可以形容了。

国宴厅中鲁本斯所创作的天顶画

国宴厅天顶画之《苏格兰和英格兰皇冠联盟》

国宴厅天顶画之《尊奉詹姆斯一世》
这些经历都有助于扩大他的知名度,更有利于推动他的作品广为流传。
同时,鲁本斯也得以借机,欣赏到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更有助于他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巴洛克式风格,并在作品中加以运用。

鲁本斯《玛丽·德·美第奇与亨利四世的代理婚礼》
这一时期可以算是鲁本斯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欧洲许多王室与宫廷贵族,都纷纷向他订画,一是因为他的绘画作品气势宏伟、色彩丰富且充满动感,为达官显要所喜爱。
另一方面,也因为他良好的社会关系与声望。他的肖像作品,更是在欧洲上流社会受到极大欢迎。

鲁本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像》
画坛巨匠的重大贡献
收藏家们都争相抢购鲁本斯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充斥于欧洲贵族和天主教教士们的生活中,并对当时的美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本斯《上十字架》
鲁本斯创作的宗教与神话题材作品,充满生机、熠熠生辉,既迎合了天主教廷反改革的口味,也满足了王公大臣们的英雄主义情结的需要,在当时广受欢迎。

鲁本斯《圣母与圣子》
无论是何种题材,他笔下的女人体形象,永远是鲁本斯画作的一大标志,被后人称为“鲁本斯式的美”(Rubenesque)。
鲁本斯的主顾基本都是上层贵族,为了迎合他们的的审美要求,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
这些女性体格丰腴,甚至可以说被鲁本斯夸张到肥胖,看上去脂防下坠,层层褶子、近乎臃肿,她们大多皮肤白皙,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贵妇人。

鲁本斯《对镜梳妆的维纳斯》
至于鲁本斯笔下的女人体大多都呈现着这样一种美,丹纳在《艺术哲学》做了解释。
弗兰德斯人不容易接受意大利人的人体观念,因为“那儿的人没有古典艺术所需求的完善的比例、潇洒的姿态,往往身体臃肿、营养过度,软绵绵的白肉容易发红,需要穿上衣服。”

鲁本斯《帕里斯的审判》
鲁本斯在他63岁时走完了自己艺术的一生,为人类艺术宝库贡献了3000余幅艺术珍品。
在他的画作中,经常能看到一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用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
他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形成了一种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

鲁本斯《爱之园》
他的影响力波及到其后的欧洲绘画,包括德拉克洛瓦、康斯太勃尔和雷诺瓦等人,都受到过他的画风的影响。
17世纪后半至18世纪早期的法国,流行一种鲁本斯风格的艺术风潮,主张色彩比线条重要。

鲁本斯《战争爆发的寓言》
鲁本斯的一生如此精彩,却又不似其他艺术家那样的悲剧般的疯狂。
他有着举世无双的画技,却又精通外交等技能,如此令人称奇的伟人,“十项全能”,鲁本斯可谓当之无愧。

鲁本斯《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
关于鲁本斯
17世纪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
是巴洛克风格代表画家,也是优秀的外交官;
擅长宗教、神话、肖像画;
画作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