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运动的音乐——噪音音乐
不规则运动的音乐——噪音音乐。

「微分音尚有一定的音高,它的音的振动是规则的。噪音音乐(music of noise)则由噪音所组成,没有固定音高,音的振动是不规则的。」

噪音音乐是未来主义思潮在音乐上的主要表现。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运动。它否定传统,宣传未来艺术的新思想,强调表现现代机械文明等,主要反映在绘画等领域。

最早在音乐上提出未来主义主张的是意大利作曲家普拉泰拉。他曾在1910~1912年发表三篇未来主义音乐宣言,提倡无调性、微分音、节奏的不规律性等但限于理论,没有创作。

未来主义在音乐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鲁索洛(Luigi Russolo)。他是意大利发明家、画家和作曲家,于1913年发表一篇未来主义的音乐宣言《噪音艺术》(Larte dei rumori),鼓吹把日常生活中可听到的噪音作为音乐作品基本的音响材料,因此比普拉泰拉的主张更为激烈。

他认为:“古代的生活是宁静的。19世纪随着机器的产生,噪音也产生了。”“我们必须突破这种纯粹乐音的狭窄的范围,掌握噪音的无限变化的可能性。”

拉威尔奥涅格、米约,特别是瓦雷兹在听了鲁索洛音乐会后对器械的声音所具有的新的音响可能性颇感兴趣。20年代以后,鲁索洛本人也失去信心。1932年离开巴黎,后又回到意大利,专心从事绘画。他的那些发声器和乐谱都被留在巴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毁。

噪音,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西方音乐中一直就存在(如某些打击乐),但不是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

埃德加·瓦雷兹(Edgar Varese,1883~1956),生于法国,受德彪西影响很深。

1915年,他比其他一些欧洲作曲家如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勋伯格等更早地来到美国。那时,他除了受德彪西的音乐和布索尼的思想影响外,已听过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巴托克具有自己风格的一些作品,以及鲁索洛的噪音音乐会等。

因此他是带着欧洲音乐的最新成果的印象而抵达美国的。

他和未来主义的看法一样,认为随着新的科学时代的到来,各种机械提供了把音乐“从平均律体系中解放出来的新的可能性。

他对新音乐的实验主要依靠节奏和音响,而不是传统音乐中的旋律与和声。为此他选择了打击乐领域。

他认为打击乐有一种特殊的生命力,对他有巨大的吸引力,由此成为西方第一位系统而广泛地探索打击乐的作曲家。

他的成熟作品都是到达美国后才写的。第一首大型乐队作品《美洲》(1921),用了20件打击乐器。后来,又写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超棱镜》(1923)、《电离》(1929~1931)等。乐曲标题几乎都与自然科学有关,涉及光学、数学、物理、天文、植物学等。

其中《电离》为13名打击乐演奏者而作,用了40件打击乐和两个警报器,是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打击乐曲。

电离
00:00 04:46

它没有旋律、没有和声,按不同性质的音色和音响结构而成:金属的、木头的,沉重的、轻巧的,等等。

瓦雷兹的作品不多,多数作于20、30年代,但因音响的怪异和演奏的困难,在40年代末以前,很少有指挥愿意演奏它们。即便有机会得到演出,也很不受欢迎。50年代,他的作品突然被人发现。他像韦伯恩一样,也成了战后新音乐风格的先行者。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