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民族音乐的分支 | 匈牙利和波兰的音乐文化
压迫下的民族——匈牙利和波兰。

「匈牙利和波兰作为东欧国家,长期忍受异族的统治,政治不独立、经济不发达文化遭践踏。伴随19世纪全欧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两国人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和复兴民族文化的斗争。两国的音乐艺术在此历史大背景下,显露了鲜明的民族气质。

匈牙利民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东方“匈奴”部落。大约在公元1世纪,这个游牧部落跨越乌拉尔山脉,移居到欧洲平原地区。

4~5世纪建立过国家,9世纪末至16世纪初长达600余年是独立的匈牙利王国。

但是,自16世纪20年代起,先后被土耳其和奥地利占领。17世纪末奥地利战胜土耳其后,兼并了匈牙利,从此匈牙利成为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附国。

长期来匈牙利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异族奴役和压迫,推翻本国封建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

19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在1848年法国和奥地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匈牙利爆发了争取独立自由的革命运动。

著名诗人裴多菲发表爱国诗歌《民族之歌》和《致贵族老爷们》,号召人民为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战斗。

首都佩斯万人冒雨集会爆发起义。奥地利派兵镇压民族英雄科苏特组织军队,掀起民族解放战争,布匈牙利独立,把奥军赶出国境。后来奥皇向俄国沙皇求援,沙皇派十万大军入侵。由于敌强我弱的态势,加上革命阵营内部分裂,斗争终于失败。

裴多菲战死,科苏特被迫流亡国外。匈牙利重新落入奥地利帝国统治的魔爪。

匈牙利的此次革命虽然失败,但是它所显示的斗争精神令人敬佩。

异族的奴役和压迫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是禁止在学校和社交场所使用匈牙利语民族文化艺术受到摧残。

为了保卫和发扬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匈牙利文化界的有识之士自18世纪以来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文化复兴运动,它客观上与民族解放斗争起了配合作用。

卡托纳的历史剧《邦克督军》、法塞卡什的长诗《牧鹅少年马季》、裴多菲的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马达支的诗剧《人的悲剧》、约卡伊的小说《铁石心肠人的儿子》等文学艺术作品,均渗透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匈牙利民族有悠久的民间音乐传统。

农村的民歌具有五声音阶调式这与匈牙利民族早先曾生息在东方有关。

产生在本世纪16、17世纪的“历史歌曲”反映民族的苦难遭遇,歌颂民族英雄的业绩,旋律具有即兴朗诵格调,常有切分节奏贯穿。

波兰民族的命运多灾多难,18世纪30年代在其国土上发生过俄国、奥地利与法国、西班牙、撒丁为争夺波兰王位继承权的战争;

而在18世纪末叶,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又三次瓜分波兰。

俄国占领波兰东半部(面积和人口占波兰的一半),奥地利占领西南部,普鲁士占领西北部。

1795年波兰已完全丧失独立国家地位。波兰人民多次爆发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均遭到残酷镇压。

19世纪30和60年代在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人民又先后掀起了两次争取民族解放、反对封建压迫的武装起义。由于敌人势力的强大,人民的斗争再度经受失败。

这近一百年的斗争虽然屡遭挫折,但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觉醒意识和顽强斗争精神。

推翻异族的统治,反对封建的压迫,讴歌人民的斗争,成为波兰先进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毕生奋斗的目标。他们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创作,反映民族的呼声,鼓舞人民的斗志积极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事业。

其中的杰出人物有哲学家、革命民主主义者、革命诗人,以及爱国钢琴家、作曲家肖邦和作曲家、波兰民族歌剧莫基人莫纽什科等。

阅读数 8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