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于谦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当初的夺门小联盟,一文一武一太监,短短四年,一人被流放,二人被处死,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文/全历史 王莫失

公元1461年8月17日,明英宗下诏,因成功剿除曹吉祥等人叛乱,而大赦天下。至此,当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辟的三大“功臣”一贬二死。

当年,曹吉祥伙同徐有贞石亨,三人一文一武一太监,组成复辟联盟,策划了夺门之变,拥立被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复辟(此处可a1457年2月10日的北京),而后又上奏明英宗,斩首了大明第一忠臣于谦(此处可a1457年2月16日的北京)。

三人因拥立之功,全部加官进爵,一时权倾朝野。然而,短短四年时间,于谦血迹未干,这三个夺门之变的“功臣”却相继一个遭流放,二人被判斩首。

那么,三人是如何一步步自食恶果的呢?

首先是徐有贞因构陷罪名被流放。

徐有贞是当年夺门之变的出谋划策之人,事后也是因为他的一句:“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才让英宗最终决定将于谦斩首。

英宗论功行赏,当日就给徐有贞升官,翰林院学士,入内阁参政务,加兵部尚书。而后又一路升,封武功伯,最后一直做到了内阁首辅,大权在握。

影视剧中的夺门之变

然而,徐有贞始终是个文人,他作为三人中唯一有文化的人,大权在握之后,越来越看不惯曹吉祥石亨的胡作非为,上奏英宗弹劾曹石二人侵吞民田。

结果曹石二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一个管内庭,一个管禁军,而且二人也早就看不惯徐有贞,于是曹石二人合伙,要一起搞掉徐有贞

先是曹吉祥让小太监偷听徐有贞与英宗的谈话,然后到处宣扬,让英宗疏远徐有贞。而后,石亨更是狠毒,不仅设计诬陷徐有贞“图擅威权,排斥勋旧”,还写匿名信骂英宗,嫁祸给徐有贞。英宗就算再好脾气也受不了了,于是徐有贞被流放云南。

接着是石亨,以谋反罪处斩,并没收其家资。

石亨早年曾击败瓦剌军,是有一些功劳在身的。但自京师保卫战后,于谦成了皇帝身边第一红人,他便一直心里不服。夺门之变时,他掌管禁军,可算三人中功劳最大的,所以英宗复辟后对他的封赏也最重,封为忠国公。

然而,石亨毕竟是一介武夫,没什么文化,最多只能出将,不能入相。位极人臣后,权利欲越来越膨胀,收受贿赂,侵吞民产。搞掉徐有贞后,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公开卖官,亲族子弟、亲戚朋友骗官的人数多达4000余人。在内阁众臣的弹劾之下,因其侄子石彪图谋不轨,英宗终于夺了石亨的兵权。但是石亨却不肯善罢甘休,找曹吉祥一起策划谋反。结果他们的勾当被锦衣卫发现了,英宗抢先一步把石亨抓了,下令处斩,并没收其家资。

影视剧中的石亨曹吉祥

最后是曹吉祥,因嗣子曹钦密谋叛乱,满门抄斩。

曹吉祥自称曹操的后人,早年曾是太监王振的手下。英宗复辟后,他也一同飞黄腾达,封了昭武伯,协理京营军务。

然而曹吉祥终究是个内臣,跟徐有贞比他没有文化,跟石亨比他又不会武功。所以在徐有贞被搞掉之后,曹吉祥一直跟石亨混在一起,吞农田、收贿赂、卖官结党,石亨做的坏事基本都有他一份。

结果石亨出了事之后,曹吉祥知道自己好日子也快到头了,他虽然没什么胆量,他的嗣子曹钦却坐不住了,秘密召集了数十个蒙古归顺的降将和降兵,声称:“再不起事,就是第二个石彪!”结果被人告密,第二天曹钦连宫门都没攻进去,最后失败投井自杀,曹吉祥也被凌迟处死。至此,三个夺门“功臣”全都自食恶果。

那么,三人为何会如此迅速地被清算呢?

首先,联盟内部存在根本矛盾。

在主观上,虽然三人都是因欲壑难填而自食恶果。但更重要的是三人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据明朝的权力机制,徐有贞代表的内阁、曹吉祥代表的司礼监和石亨代表的武将集团,三者本身就是分权对立的关系,如果合力治国,三者还可以有效合作。只可惜这三个人都是权利欲旺盛的人,所以在夺门蜜月期过后,三者出现冲突是早晚的事。

其次,是明英宗的自我反思。

于谦的死,在朝野之上影响一直不小。尤其是在石亨心腹陈汝言被抄家时,英宗看着堆积如山的财物不禁想起了于谦,感叹说于谦深受宠信多年,被抄家时几乎空无一物,而陈汝言只做了一年兵部尚书,就贪污了这么多。英宗虽然脾气好,但还没昏庸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他渐渐意识到,当年石亨等人夺门之变,不过是场投机。而当下内臣与武将权力过大的情况,必须要适可而止了。

于谦故居

最后,因为内阁仍然是行政中枢。

夺门之变作为一场不流血的复辟,并没有对当时的朝局产生太大的动荡。而后虽然有徐有贞的专权和曹石的乱政,但整个明朝的政制机器还是良性运转的,所有重要的政令还是从内阁发出。尤其是徐有贞被革职之后,内阁有李贤等人主持,一直是弹劾曹石专权的主要力量。曹吉祥曾极力笼络阁员,还想扶植心腹入阁,但都没能成功。也正因为内阁一直是行政中枢,才使得曹石二人代表的内臣和武将集团都没法从根本上扰乱朝政,最后狗急跳墙,走上谋反的道路。

纵观三人结局,足可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虽因夺门之变而谋得高位,但终因多行不义,而自食其果。可贵的是,英宗能在复辟后,迅速恢复朝政运转,清算曹石专权,使明朝政治又回了正轨,也算于谦没有白死。

历代评价:

徐有贞石亨夺门之举,乃变局,非正局;乃劫局,非迟局;乃纵横家局,非社稷大局也。

——明·陈继儒

英宗初年,委政三杨,四海宁谧,其后为王振所误,致北狩之变;后又为石亨徐有贞所误,致夺门之惨。

——明·谢肇淛

阅读数 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