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不落帝国”遗忘的孤儿——牟利罗《吃葡萄与甜瓜的两个孩子》
牟利罗也创作表现下层社会的风俗生活与流浪儿童的风俗画,《吃葡萄与甜瓜的两个孩子》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这是一幅反映社会中流浪儿童的现实主义作品,画中人物形象生动可信。

牟利罗这个名字永远都刻在塞维利亚的人们心里,今天“牟利罗”这个词成了漂亮画作的代名词。

——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

《吃葡萄与甜瓜的两个孩子》(局部)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利罗,17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美术史上一位重要的画家。他最初向卡斯提奥画家学习,后受委拉斯开兹和佛兰德斯画家凡·代克的影响。

他的艺术作品,除描绘宗教题材圣母形象宗教画外,另一类就是,反映下层社会的风俗生活与流浪儿童的风俗画,《吃葡萄与甜瓜的两个孩子》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

牟利罗(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1617-1682)

《吃葡萄与甜瓜的两个孩子》是一幅反映社会流浪儿童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国力不可一世,是战无不胜的海上霸主,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很多人都认为“日不落帝国”是英国的别称,其实以前是属于西班牙的。

然而,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一蹶不振,从其伟大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虽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从此在欧洲政治舞台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为一个大国。

及至16世纪中叶,西班牙经济开始衰落,人民群众日益贫困,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沦为无业游民。

商业经济上升到比较重要的地位,社会上冒险的风气盛行,小流浪汉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状况下应运而生。

吃甜瓜和葡萄的两个孩子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利罗

在此画中,主角人物脸部和手的姿势自然而真实。

右边拿瓜的少年嘴里塞得满满的,脸颊都鼓起来了。他的伙伴将一串葡萄送进嘴里,正看着他,形成一幅极富生命力的画面。

吃瓜少年嘴里塞满瓜

看画的人似乎可以听到,这两个小孩嘴里装满食物,还一边说着话的那含糊不清的口音。

画家非常注意这两个流浪少年形象的各个细节,仔细速写下他们的姿态、衣着和其他事物。

例如,吃葡萄的小孩微仰的下巴、准备咬葡萄的嘴唇,尤其望着旁边孩子的眼睛,特别生动。

吃葡萄的小孩看向身边人

仔细看他的指甲里,还有些积垢。

两个街头流浪者的形象跃然而出,确实是精彩的一笔,遂作成这一幅颇具典型意义的社会孤儿形象写照。

指甲的积垢指向他的流浪者身份

尽管流浪儿的形象生动风趣,但在这两个形象背后隐伏着一种生活的阴影,给人以社会不公平的内涵

光线从正斜面射来,牟利罗没有程式化地用更多华丽的色彩,而是一切以写实为根据,破衣烂衫及地上的瓜皮等物,将画中人物形象展示得生动可信。

破烂的水果篮

这种朴实无华的笔触,将人物脸部的心理语言,揭示得明白易解,从而加强了画面的感伤气氛。

牟利罗的同类题材作品还有:《乞丐少年》、《吃饼的孩子》,也同样很精彩。

牟里罗《吃饼的孩子》约1670年

同时,也由于牟利罗对古典主义情有独钟,加之追求理想美的艺术观念,这使他笔下的流浪儿也或多或少地得到了美化。

因此,他的作品与同时期西班牙写实主义大师相比,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有远离现实生活的倾向。

牟利罗《乞丐少年》1645年

关于《吃葡萄与甜瓜的两个孩子

西班牙画家牟利罗代表作;

反映流浪儿童的现实主义作品;

画中人物形象生动可信。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