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张东升摘下假发套,一个内心阴暗、可怜可悲的中年男子跃然在眼前。为什么秃顶总是反派角色?头发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张东升在浴室里对着潮湿的镜子,缓缓摘下自己的假发套,露出绝望的地中海时,电视机前的我倒吸一口凉气。镜子里,一个内心阴暗、可怜可悲、令人嫌恶的中年男子跃然出现在眼前。

演员秦昊说,秃顶这个人物设定是他主动提出来的,他认为这个设定能在外形上强化人物的自卑感。不得不说,这个设计简直可称作神来之笔——
假如张老师头发浓密,那不管他做多少坏事,凭他的外貌,也顶多就是个具有性吸引力的斯文败类罢了。
“秃顶”这个设计有多恐怖?有网友说,看了《隐秘的角落》,半夜做噩梦,梦到自己上厕所,秃顶模式的张东升从隔壁往下看自己,硬生生把自己给吓醒了。

这位网友大概是和电影《熔炉》搞混了。两个场景mix出现在梦中是挺可怕的。
提到脱发,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不再年轻的躯体,邪恶猥琐的大反派,和抱着保温杯的中年男人。在影视剧中,秃顶更是反派的标志之一。如神雕侠侣里的“裘千尺”,稀疏的头发、嘴里的枣核钉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脱发与男性自信心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头浓密的秀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脱发,男人的阿喀琉斯之踵
几年前,人们曾PS过一组男明星秃顶的照片。这组照片让人认识到,即使是五官精致的男神,一旦失去了头发,也会秒变谢广坤。

为什么头发对于男人如此重要?医学网站hims曾在《男性脱发的心理影响》中谈到,男性对于脱发的焦虑感根源于年龄歧视。
首先,发际线后退是雄激素性脱发的最常见症状,M型发际线、地中海、锃光瓦亮大脑门都无一例外,让男人看起来更显老。
其次,无论中外,在对待男性脱发问题上的偏见却是统一的——人们建立起了一种无意识的联系,将脱发等同于青春的终结,和性吸引力的下降。
脱发在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问题。根据2019年《中国脱发人群调查》,我国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亿,每4个成年男性中就有1人脱发,以20至40岁为主,30岁左右发展最快,这比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前了20年。
一个有关男士吸引力的调查表明,九成女士认为脱发男性吸引力较低,85%的女士更具体地指出脱发让男人更显老。
秃头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男子气概和男性自信的侵蚀。出于男性特质,脱发的男人往往比脱发的女人更有挫败感和失控感。
男性气概是什么?海蒂在性学报告中说,在回答哪些特质“让男人像个男人”,以及“你佩服男人身上哪些特质”时,男性最通常的回答是:“男人应该自我肯定、无所畏惧、一切操之在我,以及独立自主,不要依赖。”
他们被教育成男人就要“成功地主控任何情境,而无须显露情感”。
也就是说,男性追逐掌控感,男人可以通过努力掌控收入,掌控家庭,掌控身材,掌控生活中的一切,但唯独头发,是无论如何不受控的,这太令人沮丧了,在极大程度上挑战了男性的自信心。
现代社会,脱发更像是男性的一块心病,这从治疗脱发的药物非那雄胺的崛起可见一斑。非那雄胺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简称“雄脱”)的药物,假如一个男性去医院治疗脱发,医生多半会开这种药。数据显示,近年来非那雄胺销售额逐年增长,到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非那雄胺销售额为 13.71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2.84%。
但实际上,非那雄胺只能让少数人重新长出头发,对大部分人来说,它只能减缓脱发速度,不能根植脱发。真实数据是,在六个月内,它只能使脱发改善约30%,且非那雄胺有着明显的副作用——性功能减退。
为了治疗脱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植发手术”。植发手术俗称“南毛北送”,就是将毛发旺盛区(后枕部)的毛囊移植到没有头发的地方。植发价格不菲,一个毛囊的价格是10元到20元不等,而一次植发的数量大概在3000毛囊,一次植发的价格约在3万元左右。
成本高是一方面,令人绝望的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植发达不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因为毛发移植并不能阻止原有的头发继续脱落,而后枕部的毛囊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用有限的毛囊去满足没完没了的发际线后移。

人类能造出原子弹,却没有完美的植发技术?
脱发人士曾用尽气力寻找灵丹妙药,以保全自己的头发和面子。自古以来治疗脱发的奇技淫巧层出不穷:古维京人用鹅粪制造生发水,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用鸽子粪涂抹头皮,为了帮凯撒大帝治疗脱发,埃及艳后贡献出以小鼠、马牙、熊脂等为药引的祖传秘方。
前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后有拿破仑、甘地、达尔文、丘吉尔、莎士比亚,“聪明的脑袋不长毛”未必是一句毫无根据的话。
现代社会,名人们对于植发的热情更是高涨。但效果却因人而异。
在直男扎堆的虎扑论坛上,有人问到:为什么马斯克植发成功了,而詹姆斯却总是失败?大多数人相信的答案是:马斯克戴假发了。

或许是头发移植太过成功,马斯克浓密的前额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植发的效果,他的薛定谔式植发至今仍然是互联网上的未解之谜。“如果植发成功率高,威廉王子早去做了。”还有人拿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第一名的杰夫· 贝佐斯举例:当世界首富是秃头的时候,就意味着脱发这种事无药可医。

图源:虎扑
人类能造出原子弹,iphone都出到了11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却仍然对脱发束手无策。
在谷歌上搜索“hair transplant failure”(植发失败),能得到1190万个结果,百度则是1230万个。这间接证明了植发手术具有的巨大风险性,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植发后两三年就脱落了、多次种植失败在后脑勺留下永久疤痕、医生不够专业提取毛囊不均导致奇怪的后脑勺、毛囊存活率低种完新发死活长不出来.....
即使躲过一切手术中的风险,获得了一头美丽的新头发,还可能会面临新问题:几年后,前面种上了,中间又秃了,本来是个地中海,结果整成了小龙人。

能不能植发,植发以后效果好不好,看基因也看运气。今年5月,45岁的贝克汉姆被拍到头顶浓密的头发又变稀疏了,据《太阳报》报道,他在2018年刚刚植过头发。

多次植发且失败的明星不止他一个。《美国恐怖故事》男演员员夏安·杰克逊说,他从30岁开始,已经做了五次植发手术了。
他在Instagram上分享了两张自己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他后脑勺留下的疤痕,他表示从22岁就开始脱发,恐惧被别人知道的这一天已经17年了。
“我发誓要永远保持我的秘密。似乎有人发现会以某种方式否定我的才华,或者使我在世界上失去生存价值。”

裘花Jude Law的植发效果。

坊间流传的黄晓明植发效果。
演员脱发是比普通人更困扰的问题。如果一个演员不幸脱发,那么等待他的职业路径基本上只有两条:剃成光头扮演狠角色,或常年戴上假发套。
于是,不少明星早早戴上了假发片,对于戴假发,周杰伦曾自信而坦诚地说道:“这很正常啊,我头发哪有那么长!”

秃头偏见,根植于人类基因当中
国内有四大光头杀手计春华、杜玉明、刘家辉和熊欣欣,国外的光头也无一例外都是大BOSS,比如灭霸、伏地魔、夜王等大反派。
为什么光头代表着狠角色?多项研究表明,“我秃了也变强了”是一个心理学作用。研究者Albert Mannes 发现,剃成光头的男人在其他人眼中的男子气概将会提升13%,他们显得更高,更壮且更有领导的潜质。

贝瑞大学研究发现,在大部分的地区,人们都认为光头男性有更多的社会优势,让人觉得更有权势,可靠,占有主导地位。

研究还发现,越是在脱发较为普遍的国家,人们对于脱发的偏见就越少。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英国人不植发也不爱戴假发。
遗憾的是,如果你很不幸只是区域性秃头,或者只是比光头多一点点头发,得到的评价就悄然改变,从“强势”变成了“猥琐”。
对秃头的偏见与戏谑存在于中外文学作品中,稍微读一下就能感到浓浓的调侃与恶意。比如——
《巨人传》:“他想学法律,但是看见那里只有三个光顶和一个秃头的法学家,他又走开了。”
《围城》:“高松年在昆明第一次见到他,觉得这人诚恳安详,像个君子,而且未老先秃,可见脑子里的学问多得冒上来,把头发都挤掉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他的最后几缕鬓发往上梳着,用发蜡紧紧贴在闪闪发亮的头顿中央,似乎这样就最后解决了他的秃顶问题。”
《一个书评家的自白》:“他才三十五岁,看上去却像是五十岁的人。他谢顶了,得了静脉曲张,戴着眼镜。”
虽然光头猛男在欧美地区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在目前的东亚文化里,光头是不被认可的外貌特征之一。

在韩国,2018年,一家建筑公司被指控光头歧视,因为他们在面试期间要求求职者戴假发,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由此敦促雇主不要歧视无毛男子。而在中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光头让中国人联想到的词汇往往是:“采花贼”、“淫僧”、“劳改犯”、“二流子”、“黑社会”。
如何让脱发男士的自信一键重启?
为了治愈秃头,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本月初,来自美国几个研究机构创建了一个毛发皮肤的类器官,这个类器官可以从人类干细胞生产复杂的皮肤,即人造皮肤。
这种技术可以使人的皮肤在培养约70天后产生毛囊,研究人员测试了皮肤类器官是否可以整合到实验鼠的皮肤上,他们移植到小鼠上的身上后有一半以上长出了人类的毛囊。
如果顺利的话,这意味着人类可以无限量进行毛囊移植,治愈秃头有救了!消息很令人振奋,但研究人员警告说,“但是免疫排斥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并且要为个体量身定制卵泡,其成本将非常高昂,并且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实际上,学会接受脱发比逆转脱发要容易得多,也便宜得多。
医学博士 Katharine A. Phillips认为,男人因脱发而感到羞耻可能是身体畸形症(BDD)的一种形式。身体畸形症同样困扰着那些认为自己肥胖的女性。
有专家建议,为秃顶挣扎的男人不应去植发,而是去看临床心理学家,进行认知行为疗法(谈话疗法,简称“话疗”),帮助他们改变因脱发产生的自卑想法。
为了帮助脱发人士建立自信,“秃头绅士”网站的创始人总结了一个《建立自信秃头指南》。在这个指南中,提出了一些很细节的建议,比如:
不要害怕墙上的镜子,在脱发早期,镜子是您最好的朋友;尝试多拍几张照片,适应新的面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样子”;不要对朋友和家人隐瞒脱发的事实,要“试着像建立房屋一样建立自信,基础越牢固,房屋就越坚固。”
男性时尚杂志GQ,也在网站上为秃头男士提出穿搭建议,表面看上去具体又贴心,比如:尽量穿V领而不是大圆领,因为任何宽松的外套都可能会让脸失去焦点,让你看起来像一只乌龟。

建议都是好建议,但似乎字里行间还是有种过度关注的味道。或许真正的强者从不在乎头上的发际线,他们只是穿着宽松T恤骑着电车行驶过车水马龙的大街——

管他有多少头发,全都随风去吧。
相关来源:
-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10/161014_vert_fut_the-benefits-of-going-bald
- https://www.forhims.com/blog/the-psychological-impact-of-male-hair-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