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民族钢琴音乐的符号——格拉纳多斯
作曲家、钢琴家恩里克·格拉纳多斯是浪漫主义时期西班牙民族钢琴作曲家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既有西班牙音乐特有的民族性,又有浪漫主义音乐的时代特质,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张力扎根于人们心中。

谈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大家脑海中定会浮现出一大批德奥作曲家,如莫扎特、贝多芬等;说到民族乐派,还会增加一批如格林卡、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作曲家,以格里格、西贝柳斯为代表的北欧音乐家等。

但请千万不要忘记,在南欧的西班牙还有这样一位作曲家、钢琴家——恩里克·格拉纳多斯(Enrique Granados),他将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与民族音乐特质的交融几近做到极致,正因如此,他被誉为“西班牙的肖邦”,还被同胞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舒伯特”等。

1867年7月27日,格拉纳多斯诞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莱里达(Lérida),这个融聚着热情、浪漫、敏感与无限艺术灵感的地方,成为这位天才作曲家的摇篮,开启了他不凡的音乐人生。

莱里达(Lérida)

他自幼接受音乐教育,13岁开始在巴塞罗那跟随琼·巴普蒂斯塔·普约尔(Joan Baptista Pujol)学习钢琴,钢琴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3年后便以一首舒曼的钢琴奏鸣曲荣摘大奖,一举引起著名作曲家费利佩·佩德雷尔(Felip Pedrell)的关注,并以此获得跟从教授学习作曲的机会。

20岁时,他前往巴黎音乐学院求学,虽因身体原因与入学考试失之交臂,但仍随钢琴教授贝里奥(Charles-Wilfrid de Bériot)学习,受益颇丰,教授对格拉纳多斯提出的“即兴演奏”要求,尤其激发了他的潜力和驾驭音乐的能力,对格拉纳多斯日后的钢琴创作及演奏之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两年后,他回到巴塞罗那,带着一部充满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西班牙组曲》(Danzas espanolas)和一部歌剧《玛丽亚·卡门》(María del Carmen),格拉纳多斯在国际上获得了重要的声誉。

格拉纳多斯的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的作品深受崇尚西班牙民族音乐的启蒙钢琴教授普约尔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常常有明显的西班牙音乐的影子,明快的舞曲节奏与浪漫热情的音乐旋律轻松交织,给人以连绵不绝的听觉快感。如《西班牙组曲》(Danzas espanolas),作品共有12首舞曲,优美明快,各具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如今更多地以古典吉他演奏的方式呈现。它的成功问世将格拉纳多斯一举冠上“西班牙作曲家”的名号。这个时期他的作品民族音乐特质鲜明,线条流畅,技法较为简单,音乐尚有略微青涩之感。

《西班牙组曲》第五首,《安达卢西亚》

中期的作品在西班牙风格基础上,借鉴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元素,致使作品中常有肖邦、舒曼等音乐家作品风格的影子,也正因如此,格拉纳多斯被冠以“西班牙的肖邦”的美誉。代表作品《浪漫情景》(Escenas Románticas)中既能听到肖邦钢琴乐曲中的诗意、忧郁与唯美,又不乏舒曼音乐中的热情和李斯特作品中荡气回肠的炫技。这组乐曲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仿佛呈现了六幅浪漫又平易近人的的温情画卷。《音乐会快板》更是展示了不同风貌的歌曲元素,诠释了细腻与张力,华丽与不俗的演奏技巧,音符间无不透露着西班牙音乐中独有的歌唱性。

《音乐会快板》,Op. 46

晚期的作品就更令人赞叹不已,格拉纳多斯在作品中将个人风格发挥到极致。音乐并非一如想象中那样大气磅礴,激荡有力,而是宛如作曲家内心有着丰富多彩,延绵不绝的秘密,通过钢琴绘声绘色地在最亲近的人耳边悄悄低语,那是心灵之间的对话,音乐直捣灵魂,听者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便早已被俘获了。《戈雅之画》(Goyescas Granados)是这一时期最为精彩的作品,直接将格拉纳多斯推上了世界一流作曲家之列,这部作品以其敬仰的画家戈雅(Francisco Goya)的画作为灵感而创作。六首短小却各具鲜明主题的乐曲中有“美丽的即兴”,精妙的设计手法,有爱情、愤怒、狂暴、悔恨、惆怅等情感的表达,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怪诞音乐元素,将戈雅画作中民族主义的历史性、时代性融入音乐中,将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音乐特质完美结合,将细腻与冲突发挥得淋漓尽致。

戈雅的画作《莱奥卡蒂娅》

虽然他的作品一直充满着西班牙音乐特质,但他从未粗鲁地对音乐片段不假思索地“拿来”使用,而是在内化与升华的基础上,将西班牙音乐中最具特点的元素与浪漫主义音乐完美融合,严丝合缝。

格拉纳多斯性情善良温柔、敏感、又时常感到恐惧,他的音乐优美、温情、充满灵魂,却更适于三五好友齐聚于私人场所倾听。不同于多数天才音乐家,他们的性格中天生就有着音乐家的傲慢与自负,更会因自己的作品而昂首阔步,自命不凡,而格拉纳多斯却始终觉得他的音乐不过是自然而然从心中涌出的,究竟是否有价值还是一件值得商榷的问题。他易于紧张,不习惯掌声,也对演奏他作品的作曲家没有任何诠释作品的要求——“你们觉得怎么演奏最好,就怎么演奏”。在他心中,由音乐家自行决定才最好的诠释方式,音乐在自然的状态下的流露才是最美妙的。

拉罗查演奏《戈雅之画》第四首,《少女与夜莺》

之后,在朋友们的建议下,格拉纳多斯将《戈雅之画》改编为歌剧作品,本打算在巴黎歌剧院进行首演,没曾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计划打破,后来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邀请下上演了这部歌剧,歌剧首演大获成功,现场收获了如雷般的掌声,观众起身欢呼,有的甚至热泪盈眶。美国总统威尔逊极力邀请他们去白宫再进行一次演出,格拉纳多斯夫妇盛情难却,接受了总统的邀请,于是退掉了原本定好的返西船票,在演出结束后,这对夫妇搭载途径返乡的轮船,不料遭遇德国潜水艇的袭击,船沉大海。格拉纳多斯本已获救,可为了救妻子,双人最终纷纷遇难。

歌剧《戈雅之画》间奏曲

西班牙文化中有一种说法,即人生是条河,终归死亡之海。命运仿佛与格拉纳多斯开了一个玩笑,使他的的生命终沉于海,不知是巧合还是某种应验,这位灵魂因音乐而充满喜悦的天才音乐家一辈子都在用行动向西班牙音乐致敬,终将为西班牙民族乐派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阅读数 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