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上流社会的必备社交技能——跳小步舞
小步舞曲的风格变迁

小步舞(Minuet)是一种富丽端庄的三拍子舞蹈,它的名字可能是来源于法语中的menu,指细碎灵巧的舞步。

据传这种舞蹈源自法国民间的普瓦图勃朗里舞,但是详细来源并不明晰。17世纪时,小步舞由民间传入宫廷,并于该世纪60年代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喜好和提倡,让它从乡村舞蹈成为混迹宫廷、或上流社会的一种必备社交技巧。

路易十四

在舞会上,一对对舞伴跳着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舞步,娱乐在场的来宾,供人品赏。而著名的巴洛克作曲家让·吕利通过他创作的芭蕾和歌剧,进一步普及了这种舞蹈。

风靡于法国宫廷的小步舞很快被诸多国家的其他作曲家相中,音乐逐渐和舞蹈剥离,成为一种独立纯粹的音乐风格,从而传遍欧洲。

小步舞曲优雅的节奏和对称的乐句奠定了当时的英国作曲家珀塞尔最令人难忘的音乐的基础,比如在他的半歌剧(Semi-opera)《亚瑟王》中,有一段名为《最美岛屿》(Fairest Isle)的音乐,就是采用小步舞曲风格。在往后的一个世纪里,一首或多首小步舞曲成为法国作曲家拉莫歌剧中的必备内容。

帕塞尔《最美岛屿》
00:00 04:49

Henry Purcell

如果把视线扩展到阿尔卑斯南部的意大利,在科雷利和斯卡拉蒂的手中,小步舞曲变成了更快、更劲扬的风格。与此同时,它也成为法国和德国一些键盘组曲的重要音乐素材。

亨德尔在他的《G大调羽管键琴组曲》(Harpsichord Suite in G major - HWV 441 - Menuetto)中采用了速度更快的意大利式小步舞曲。

对位狂魔巴赫在他的作品中也使用小步舞曲的形式,在《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 No. 1 in F Major, BWV 1046 - IV. Menuetto)的第一首中,巴赫改变乐曲传统的三乐章结构,写了第四乐章,并在该乐章加入了小步舞曲、三声中段和波兰舞曲等形式。

另外,巴赫在他的《B小调长笛组曲》(Suite No. 2 In B Minor For Flute, Strings And Continuo, BWV.1067: Menuet)中,巴赫表现出高雅的高卢小步舞曲风格。

亨德尔《G大调羽管建琴组曲》小步舞曲乐章
00:00 02:37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四乐章
00:00 04:05
巴赫《B小调长笛组曲》小步舞曲乐章
00:00 01:34

在各式巴洛克舞曲中,小步舞曲独领风骚,延续到了海顿和莫扎特所主导的维也纳古典主义时代。海顿和莫扎特有很多作品都以优美的小步舞曲结束。

在海顿的《第36号升C小调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C sharp minor, H.XVI No.36 - 3. Menuetto)和莫扎特的《第21号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Violin Sonata No. 21 in E Minor, K. 304)中,最后一个乐章都以庄重忧郁的小步舞曲替代以往的慢速乐章而作为收束。

海顿《第36号升C小调奏鸣曲》小步舞曲乐章
00:00 03:21
莫扎特《第21号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第二乐章
00:00 05:09

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相比精致的法国小步舞曲风格,大多数的作曲家开始青睐于更快的意大利风格的小步舞曲形式,意式风格会相对粗犷遒劲一些。

任何想要跳海顿的《第20号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四首(String Quartet No. 4 in D major Op. 20)或莫扎特的《第14号G大调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14 in G Major, K. 387 )小步舞曲的人,都可能冒着跳到累趴下然后被送急诊室的风险。

海顿《第20号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四首——小步舞曲乐章
00:00 01:57
莫扎特的《第14号弦乐四重奏》小步舞曲乐章
00:00 04:44

另外,如果作曲家采用小调创作小步舞曲,卡农这种轮奏模仿的方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创作特征。像莫扎特的《G小调第40号交响曲》第三乐章(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或者海顿的《第76号D小调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in D Minor, Op. 76 )第二首“女巫小步舞曲”都采用这种风格。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K.550:III. 带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
00:00 04:44
海顿《第76号D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二首——小步舞曲乐章
00:00 03:13

不过在海顿后期的作品中,小步舞曲又逐渐演变成了田园式的谐谑曲,这几乎让原本可以优雅舞蹈的法国贵族在跳这种音乐时喘不过气来。

到贝多芬时,尽管他的《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 21 )第三乐章被标记为minuetto,但那已经明显不是传统小步舞曲的风格了。这一乐章不仅速度快,也有充满能量和简洁有力的节奏感,在海顿和莫札特时代,小步舞曲已经被发展到了极致,而贝多芬则进一步将这样形式加以创新,第三乐章中的模进、幽默感和齐奏的力度都超越了宫廷式的小步舞曲,而更倾向于谐谑曲风格。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Op. 21:III.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板
00:00 03:22

即使是按传统的小步舞曲风格创作,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的小步舞曲也不同于往常,而是略带怀旧或讽刺效果,比如在贝多芬的《F大调第八交响曲》(Symphony No. 8 In F Major, Op. 93)第三乐章和舒伯特的《罗萨蒙德四重奏》中,可以听到这样的乐章。勃拉姆斯在他的《A小调弦乐四重奏》(A minor String Quartet)中也是如此。

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
00:00 04:22
勃拉姆斯《A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
00:00 04:32

后来,因为怀揣着对库普兰、拉莫他们当时所处的“黄金时代”(Golden Age)的怀旧之情,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作曲家弗雷、德彪西和拉威尔等人为传统小步舞曲的复兴做出了努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序列主义的倡导者勋伯格在他的《为男中音写的七重奏小夜曲》(Serenade for Baritone And Septet, Op. 24 )和《第25号组曲》中创作了小步舞曲乐章,但是风格上已经与传统的小步舞曲风格相差甚远了。

以上就是关于小步舞曲的风格变迁见解,混迹上流社会的必备social技能,你get到了吗?

勋伯格《为男中音写的七重奏小夜曲》小步舞曲乐章
00:00 04:50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