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
前因:1.武帝盛世,2.匈奴征服大月氏;后果:开通丝绸之路。

前因

1.武帝盛世,2.匈奴征服大月氏

公元前126年(西汉元朔三年),张骞离开匈奴,返回汉朝,完成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使命。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被认为是世界史的一次壮举,张骞不仅远到中东的帕提亚帝国,意外开启了中西方贸易路线,也因取得西域相关的情报,助汉武帝于匈奴之战中获取胜利。

汉高祖在位之始,外族匈奴几度骚扰汉朝边境。朝廷担心国力有限,便多次与匈奴和亲、赠送丝绸,但匈奴仍不时背弃承诺,残害百姓。于是,朝廷便一直思索对付匈奴的法子。不过,匈奴不仅次次挑衅汉朝,还经常骚扰其他外族的国家。当时,大月氏(伊犁河流域的古老国家)就被匈奴入侵,月氏王被冒顿单于之子老上单于割去了首级,这让大月氏举国上下愤恨不平,一心想要报仇雪恨。

汉武帝知晓这件事后,想派遣使者出使西域,与大月氏结盟,共同抵抗匈奴。身为汉武帝郎官(天子之近侍)的张骞便自告奋勇,与助手堂邑父等一百多人,浩浩荡荡踏上旅程。

张骞出使西域行程图

没想到,张骞一行人还没到达大月氏,就被匈奴发现,抓了起来。期间,不论单于如何威逼利诱,张骞都宁死不从,这一下,张骞反倒赢得单于的好感,于是将张骞扣留,给他娶妻生子,在匈奴境内安居乐业。

一晃十年过去,匈奴人逐渐对张骞卸下心防。张骞便趁机带走了堂邑父,一路向西奔行,来到大宛(今日费尔干纳盆地的古老国家)。

在大宛,张骞与堂邑父受到大宛人的礼遇,这是因为大宛听说汉朝极为富有,一直想与汉人打交道,因此他们宽待张骞,希望能从汉朝身上得到好处。张骞为了获得大宛的帮助,允诺回到汉朝之后,以厚礼答赠大宛,于是大宛欣然派遣向导,带着张骞来到大月氏。

张骞原以为来到大月氏就能达成汉武帝交待的任务,不料月氏王之子将国家搬到大夏(位于兴都库什山北麓及阿姆河一带的古老国家)之后,举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不想与匈奴为敌。这让张骞极为失望。

张骞在大月氏待了一个月之后,决定动身返程,回到汉朝。没想到,张骞与匈奴像是结下的不解之缘,半路上又与匈奴碰上,于是张骞再次被匈奴羁押。

张骞

两年后,单于逝世,匈奴人不再扣留张骞,张骞便带着堂邑父与妻儿返回汉朝。

这一次出行,唯有张骞与堂邑父生还,汉武帝心中感慨之余,对两人论功行赏,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张骞此行的所见所闻,也一一说给汉武帝,汉武帝方知西域有那么多国家,进而了解了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与奇珍异宝。于是,汉武帝决定再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与联络西域各国,除了合作对付匈奴以外,也可以向他们传播汉朝的威望。

不过这一次还未真正出行,张骞便受到了昆明夷(秦汉时西南夷的一支)的袭击,怅然而归,暂缓了出行西域的计划。随后,汉武帝派遣张骞协助卫青李广攻打匈奴。两年间,匈奴就被汉朝打到了沙漠以北的地带,这其中有张骞很大的功劳。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张骞的时间地图

张骞再一次出行,处于汉朝与匈奴激战之时,这一次的目标,是与西域古国乌孙(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的古老国家)建交。

当时,乌孙国王惨死于匈奴之手,两国交恶,新任国王乌莫又在战场中成功抵御匈奴的进攻,让匈奴对乌孙心存忌惮,不敢冒进。

于是汉武帝认为,汉朝若与乌孙建交,应产生莫大的帮助,便派遣张骞出使乌孙。

但是,这次出行还是让张骞失望了。

乌孙正值内乱,无法允诺张骞协助汉朝。张骞于是又走访了大宛、大月氏等地,了解各国的情形。最后,在乌孙使者的护送下,张骞安然返朝。

张骞回汉朝之后,受封大行(即外交官)。次年病逝。但由于张骞的努力,各个西域国家此后纷纷与汉朝交好,匈奴则在汉朝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此后,张骞行走的轨迹,更是成为了“丝绸之路”,中西贸易自此兴起。

后果

开通丝绸之路

结论:张骞通西域,当下虽无功而返,却为汉朝奠定反胜匈叔的基础。

阅读数 8.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