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谋反:一场“命短”的谋反事件
前因:1.淮南王刘安的父亲刘长之死,2.传位风波;后果:淮南国被废,宗室灭亡。

前因

1.淮南王刘安的父亲刘长之死:淮南王刘安的父亲刘长与汉文帝关系亲近,经常目无法纪,践越皇权。汉文帝一再宽容,没有追究,不料刘长却变本加厉,不仅暗杀了辟阳侯审食其,还勾结匈奴、闽越,意图谋反。东窗事发后,刘长被汉文帝拘禁,发配蜀地,途中绝食而死。继任的淮南王刘安,对此怀恨在心,想要为父报仇,颠覆汉室,因此与其妻王后荼、其子刘迁、女儿刘陵秘密筹划谋反。

2.传位风波,被窦太后宠爱的淮南王想当皇帝,心有不甘。

公元前122年(西汉元狩元年),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畏罪自杀,一场并未真正发起的叛变就此结束。

一开始,淮南王想要为父报仇,一边派遣女儿刘陵前往京城,秘密打探朝中内情,一边与王后荼、世子刘迁长期计划谋反。不巧的是,当时朝廷将汉武帝姐姐修成君之女,名为娥,许配给淮南世子刘迁。这让刘安陷入了忧虑,担心媳妇发现谋反之事,秘密泄露给朝廷,因此命刘迁不许与娥亲近。三个月后,娥请求离异,刘迁上奏,获得准允,娥离开了淮南国。

淮南国

娥离去后,刘安的计划立马遇到了第一次重大的危机,刘安罢免郎中雷被,遭到雷被报复,向朝廷哭诉冤情,致使朝廷彻查刘安。

淮南王门下郎中雷被,被世子刘迁诬陷,无法从军,向朝廷申诉冤屈,因此朝廷派遣中尉来淮南国调查。

雷被之所以发告刘安,是因为一日他陪伴刘迁习剑,误伤了刘迁。刘迁大怒,不甘让人以为自己剑术不及雷被,因此开始大肆传播雷被的坏话。雷被知道之后,想要远离麻烦,打算投身军旅,抵抗匈奴。刘安却听信刘迁造的谣言,认为雷被品行不端,将其罢职。雷被由此心生不满,跑到长安告了御状,于是汉武帝下令撤查此事。

  • BC 124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
    受门客雷被告发,二县封地被夺
    寿春(今安徽寿县)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刘安的门客雷被在与淮南王世子刘迁比试剑术时,误伤世子,招致世子怨恨。雷被惶恐,想借随军抗击匈奴离开淮南,刘安将其罢官,于是雷被私自逃往长安向武帝告发刘安。汉武帝将他的告章交给廷尉河南郡查究,河南郡要逮捕刘迁,刘安与王后荼打算发兵对抗,适值汉武帝有诏,遣中尉段宏前去查办,刘安父子欲将段宏刺死。由于段宏只是略问雷被免官事迹,并未讯及别情,辞色甚是谦和。刘安料无他患,不如变计周旋。段宏允诺而别,还白武帝。武帝召问公卿,众谓淮南王阻明诏,不令雷被入都效力,罪应弃市,武帝诏令不许。公卿大臣请求削夺其五县封地,汉武帝诏令只准削夺二县,赦罪勿问。削地之后,刘安策划反叛的阴谋更为加剧。

刘安听说了此事,感到相当恐惧,一方面是因为他阻挠朝廷招募军队一事,按汉代的律法,应当予以死罪,一方面是他担心朝廷调查之后,发现自己谋反的企图,于是,刘安暗暗下定了起兵谋反的决心。但是,前来调查的朝廷中尉,不疑有他,只是调查了雷被冤情的来龙去脉,随即离去。后来接到朝廷的消息,就是汉武帝赦免刘安的死罪,改为削地。刘安也算是虚惊一场。

不过,刘安惊魂未定之时,第二次重大的危机随即而来。

刘迁密谋叛乱的事情,被兄长刘不害之子刘建一状告上朝廷,于是刘安谋反之计粉碎,全家被朝廷捉拿归案。

刘建之所以告发刘迁,来自刘安一直以来的偏心。刘安膝下有两个儿子,嫡子刘迁是为世子,养尊处优,庶长子刘不害则不得宠,也被刘迁看不起。刘建身为刘不害的儿子,看在眼里,自是十分气愤。刘建认为,如果扳倒了刘迁,刘不害自然可以上位,成为淮南世子,因此,他向朝廷告发刘迁,说刘迁对朝廷不忠,意图谋反。

知晓此事后,刘安犹豫不绝,不知是否应当起兵。这时,中郎伍被劝刘安不要谋反,刘安不愿听从,伍被无奈,只好与刘安计划,伪造国玺,谋杀国相与二千石大臣。但是,一方面刘安被刘迁阻拦,原因是刘迁认为淮南现在实力根本不够,不足以与朝廷开战,劝刘安收手。另一方面,伍被也向朝廷告发刘安谋反之事,于是法吏知晓了一切,包抄了淮南王宫,也搜到了伪造玉玺等相关罪证。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刘安的时间地图

此刻,刘安认为已别无选择,最终束手就擒。

在等待汉武帝发落时,焦虑的刘安,以自刎结束了生命。其余亲属与亲信,最后都被下令处死。淮南王谋反正式落幕。

后果

淮南国被废,宗室灭亡:淮南王刘安谋反一事遭到揭发后,刘安感到事败,自尽而亡,其妻王后荼、其子刘迁等亲属与其他谋士则被满门抄斩。此后,汉武帝废淮南国,改为九江郡,淮南王宗室自此断绝。不过,由于刘安崇信老庄,在当地颇为知名,因此他身故之后,人们依然认为刘安只是得道升仙,自此成为道教神祇之一。

结论:淮南王谋反,属于汉武帝时的亲王谋反事件,因刘安生性犹疑,当时汉王朝经过七王之乱已经在集权的过程中,大势所趋,淮南王无法真正与汉朝作对,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场,未能动摇大汉江山。

阅读数 8.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