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汉武帝起用赵绾、王臧;后果:汉武帝独尊儒术
前因
公元前139年(西汉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被窦太后治罪,于狱中双双自杀。
赵绾与王臧都是鲁人申培公的学生,申培公是西汉经学家,与楚王刘郢共同拜在荀子学生浮丘伯门下。刘郢回封地后,便聘请申培公担任世子刘戊的老师。无奈的是,世子刘戊不爱学习,处处与申培公作对,甚至在继承父亲的爵位后,将申培公处以宫刑。申培公受到莫大的屈辱,自此回到鲁地,不愿远行。他门下弟子无数,赵绾与王臧向他学习后,分别走进朝堂,愿以儒术为帝王效命。
当时,政坛主要势力是窦太后,她延续汉代初年的黄老治术,而汉武帝希望能够改革朝政,举用其他思想,于是命丞相窦婴、太尉田蚡治儒术,进而起用了许多儒生,赵绾与王臧皆在其列。
孝文窦皇后的时间地图
这段时间,汉武帝一方面想要摆脱窦太后的控制,一方面也对窦太后无能为力,这是因为窦太后是文帝皇后、景帝生母、武帝的祖母,身份极其显贵,跨三代的尚且能为老臣,又何况跨三代的皇后?窦太后横跨三代,朝中有不少她的亲信,全部都以窦太后为尊。
事实上,窦太后一直想让儿子梁孝王继承汉景帝的皇位,主张兄终弟及。在一次家庭聚会时,窦太后趁汉景帝喝醉,把梁孝王继位事情说给汉景帝听,汉景帝同意,酒醒后又后悔,窦太后对此十分不满,故孙子汉武帝继位后窦太后颇为不满。
汉武帝继位后羽翼未丰,并没有把朝政事宜把控在手里,怎样都无法突破窦太后横跨三朝所筑起的藩篱。
一日,赵绾与王臧向汉武帝举荐老师申培公来朝,也建议汉武帝建立明堂(天子举行朝会、祭祀之所),可于诸侯朝会议事所用,汉武帝遂认可。为了避免儒术推行受阻,两人还建议汉武帝,不要将朝政之事上报给窦太后。不料,这件事随后不胫而走,窦太后知晓之后十分愤怒,下旨将赵绾与王臧捉入狱中,请法吏定罪。

申培公
赵绾、王臧被捉入狱中的同时,窦太后也不忘惩罚起用两人的丞相窦婴与太尉田蚡,罢免窦婴、田蚡的丞相、太尉之位,这件事使得窦婴的政途走向下坡,一生都没有转圜余地。
在狱中的赵绾与王臧,深知必得窦太后惩处,两人便自我了断,终结生命。
虽然一开始招募这些儒生的是汉武帝,但是自始至终,窦太后的所有举措,汉武帝都不敢有别的意见,窦婴被罢免之后,窦太后更举用了支持黄老治术的许昌为丞相,由此可见窦太后当时地位之尊贵。
-
BC 141 - BC 139 汉景帝刘启后元三年至汉武帝刘彻建元二年晋封为太皇太后,废除武帝新政长安(今西安市)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正月甲子,汉景帝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奉生母皇后王氏为皇太后,尊祖母窦太后为太皇太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欲推新政,一系列的动作影响到了权贵们的利益,而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新政推崇者与之理念不同,窦太后由是不悦。到了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国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政事“不必事事请命太皇太后”。窦太后听闻,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将其下狱,其后二人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鼢皆被免职。并任命柏至侯许昌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而武帝所推行的新政亦全部废除,至她去世前,武帝都不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不到五年之后,窦太后逝世,田蚡仗着王皇后的宠爱,坐上了丞相的位置,这才罢绌黄老与刑名等百家之学,独尊儒术。
后果
汉武帝独尊儒术
结论:启用赵绾、王臧汉武帝是窦太后的初次政治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