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打击豪强:我在下一盘大棋
前因:“假民公田”政策遭到豪强抵制;后果:昭宣中兴。

文/全历史 拓跋云

前因

汉宣帝推出“假民公田”政策,本意希望老百姓种官田,多产粮食,但遭到豪强抵制。

公元前58年,严延年调任涿郡太守。上任后立刻打击祸害当地的高氏豪族。郡中震动恐惧,道不拾遗。

严延年的调任,其实是汉宣帝的专门安排。因为有感于豪族的威胁,汉宣帝决定下一盘“大棋”。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因为巫蛊之祸,他早年一直生活在民间。十七岁时,忽然成为了大汉的皇帝。作为一名“外来户”,他在朝中既没有亲人,也没有亲信,朝政还一直被权臣霍光把持,自己成了十足的“傀儡”。

刘病已最初一直忍着,毕竟霍光年事已高。忍了六年,霍光去世,他也长大成年开始亲政,通过各种手段将霍氏一族诛杀。

上海城隍庙供奉的汉博陆侯霍光大将军之位

可是,刘病已这个“平民皇帝”就从此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了吗?不是。自汉武帝去世后,皇帝的权威在外戚强臣的“凌辱”下已受到极大的打击。因此汉宣帝要重塑皇帝的权威。

他努力在老百姓心中以恩树立仁君形象,而对于官僚豪强,他更要恩威并施,而地方的豪族,成为了阻碍他立威的障碍,他要从豪强手中夺回来。

其中就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事件,让汉宣帝特别愤怒,下定决心产出豪族。

当时他推出 “假民公田”政策。所谓“假民公田”,其实就是让贫民种官田,多产粮食。宣帝曾先后四次颁布诏令,但在地方执行时,豪族们凭借和地方官吏千丝万缕的关系将官田私分,获得官田的代理权,再转给贫民。

豪族向皇帝缴纳三十分之一的税,却向贫民收取所有产出一半的租金。截取了大部分利益不说,贫民对于豪族的人身依附也在不断加强,中央政府就更收不上税了。

此外,汉宣帝曾在诏书中问:“当今天下没有大的事情,徭役也很少,也没有打仗,但百姓生活还很肯艰苦,并且盗贼也很多,究竟错在哪里呢?其实,这一些盗贼,也与地方豪族有着密切联系。

电视剧《汉宣帝》剧照

因此,汉宣帝对合作的地方豪族给予引导政策,比如在察举制度下,给予豪强参与政权的制度性途径,让他们逐渐纳入皇权体系。而对那些不听话的,那些滋养盗贼的,他采取的就是用酷吏打压和镇压。

在汉宣帝在任期间,还真出了几个敢于打压地方豪族的有名的官吏。

例如任颍川郡太守时的赵广汉。颍川郡内原、褚二族为豪族,他们相互缔结婚姻,官府和民间勾结成党,在地方横行霸道,老百姓深受其苦。

赵广汉打算治理这种局面。他一方面诚恳对待老百姓,向他们收集豪族违法之事和证据。另一方面,他发明了一个举报箱,在拥有更多铁证的同时,还制造豪族之间的内讧,即在收到举报信的同时,削去告密者的名字,而假托豪族大姓子弟所说。这样一来,颍川郡大治。

涿郡太守严延年同样如此。在他任职郡守之前,当地官吏好老百姓都说:“宁可欠债二千石,也不要背弃豪强大家。”这里说的豪强大家,就是大姓高氏。他们的宾客偷盗被发现后就躲进高氏家,官吏没有办法。严延年于公元前58年开始任涿郡太守。上任后立刻派其属官赵绣拷问高氏,赵绣出于恐惧,准备了高氏轻、重两份罪行文状,并打算先给轻的那一份。

严延年为“酷吏”,颇受汉宣帝器重,但最终还是被判弃世之刑

严延年得知,当从赵绣属官手中拿到轻的这份罪状后,立刻将这个属官判进牢狱,第二天便带到街市判处死罪,并在高氏面前将这个人杀死。这下属官们才知道严延年要动真格,于是彻查了高家人几十人以及与之相关的盗贼恶徒。从此郡中道不拾遗。

后果

打击地方豪族后,维护了地方社会稳定,西汉经济和社会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史称昭宣中兴。

结论:在汉宣帝对地方豪族的高压打击之下,其惠民政策得以有效落实,汉朝实现昭宣中兴。只不过,他的高压打击只是对不服从的豪族。豪族在其继任者汉元帝时,已到尾大不掉的地步。

阅读数 5.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