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党锢之祸:凶杀引起的风波
前因:宦官干政,与士人敌对;后果:窦武、陈蕃打击宦官。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宦官干政,与士人敌对:东汉皇帝宠幸宦官,在外戚、士人之外,形成第三股政治力量。

公元166年,李膺杜密陈寔等士人被捕入狱,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这事的起因很简单,是一桩凶杀案。

河内(今河南北部)有个人叫张成,擅长占卜,他根据天象算出皇帝要大赦天下,于是教唆儿子去杀人,后来果然天下大赦,但张成的儿子却没放出来。因为河南尹李膺了解案情之后,非常生气,这么钻法律的空子,简直太可恶了,根本没管大赦的诏书,处死了张成的儿子。

李膺像

这个张成也不是一般人,是宦官的死党。宦官给他出主意,让他的弟子给皇帝上书,诬告李膺结党,诽谤朝廷。这种事最犯皇帝的忌讳,汉桓帝下令,搜捕结党的士人。依照东汉的制度,诏书要三公署名才能生效,恰好三公之一的太尉陈蕃是士人领袖,所以他拒绝署名。皇帝气得干脆直接绕过了陈蕃,命令宦官带人抓捕李膺等人。

所有士人都觉得,李膺处死杀人犯是伸张正义,根本没错,结党营私更是无中生有,而且当时被抓的基本都是有声望的儒生,所以还有人自愿入狱,有的是想表明态度,有的是觉得不进一下监狱,怎么能证明自己是名士呢?

朝中的重臣开始替士人说话,比如窦皇后的父亲窦武、尚书霍谞,都向桓帝求情。李膺也很机智,审案的宦官让他供认同伙都有谁,他说出的人全都是宦官的子弟。宦官也不敢把供词给皇帝看,只能劝皇帝大赦天下。就这样,李膺最后只是免官,回了老家。桓帝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汉桓帝像

实际上,这不是士族官僚第一次处死宦官同党了。大宦官徐璜的侄子徐宣,想娶汝南太守的女儿,遭到拒绝,竟然把姑娘抢走杀死。东海相黄浮接到报案,直接下令杀了徐宣全家。黄浮受到的报复要狠得多,直接发去做苦役了。甚至李膺也不止一次打击宦官。张让的弟弟违法,被李膺抓住处死,甚至皇帝求情也没答应。

东汉末年,宦官和士人是以一种拉锯的态势互相争斗。第一次党锢之祸,就是宦官受到挑战之后的一次还击。李膺虽然免官回乡,但是声望也达到了顶点,所有士人都称赞李膺,一致认为朝廷已被小人占据,烂透了。

后果

窦武、陈蕃打击宦官:窦武、陈蕃在窦太后支持下,杀死宦官管霸、苏康。

结论:这一次,宦官削弱了朝中士人的力量,也引来了士人更大的不满。一年之后,桓帝驾崩,窦武、陈蕃为首的外戚、士人集团,开始筹划铲除宦官的行动。

阅读数 4.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