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匈奴内乱;后果:汉匈六十年和平。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匈奴内乱:原为左贤王的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挑战呼韩邪单于的权威。呼韩邪单于被郅支单于击败。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史称“昭君出塞”。
汉朝自建立之初就和北部的匈奴冲突不断,汉高祖刘邦鉴于国力微弱,无力抵挡匈奴的入侵,就采取和亲的政策,将宗室之女送给匈奴和亲,以达成和平局面。到了汉宣帝时期,汉朝已经掌握主动权,接连出击匈奴。匈奴实力大减,以致内部出现分裂。原为左贤王的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开始挑战呼韩邪单于的权威。
被郅支单于击败后,呼韩邪单于为了重整旗鼓,放弃了以往和汉朝对抗的政策,决定依附汉朝、借助汉朝的力量去攻击郅支单于。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在与汉将甘延寿、陈汤交战中阵亡。呼韩邪单于虽然乐于见到郅支单于被消灭,但也对汉朝的力量感到害怕,所以决定加强和汉朝的联系。

呼韩邪单于曾三次到长安朝觐汉朝天子。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朝觐天子时,提出想和汉朝和亲,做汉朝的女婿,以示友善。汉元帝就将宫中的五名宫女赐给了他。王昭君就是其中之一。
王昭君原本是来自南郡(今湖北兴山县)的“良家女”(指非“医、巫、商贾、百工”家庭出身的女子),后被选入宫中成为了一名宫女。王昭君的容貌非常漂亮,但在后宫多年一直没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有很大的怨气,所以主动提出要去和亲。汉元帝见到王昭君时,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想把她留下。但为了不失信于匈奴,汉元帝还是将王昭君送给了呼韩邪单于。
汉元帝将当年的年号改为了“竟宁”,寓意为边境得以永远安宁。汉朝还破格赏赐了王昭君额外的陪嫁,还有谷物、茶叶各类用品,汉元帝与百官亲自送出长安城十里。王昭君跟随呼韩邪单于的大队人马离开长安后,越过长城,进入了匈奴辖区,后来终于到达单于庭(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
呼韩邪单于把王昭君封为“甯胡阏氏”。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他的长子雕陶莫皋继位(呼韩邪单于另一位妻子呼衍王小女儿的长子),即复株絫若鞮单于。

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王昭君向汉成帝上书,表示自己想回到汉朝(汉元帝在昭君出塞当年已去世)。但汉成帝让她遵从匈奴的风俗,即丈夫死后,妻子可以再嫁给年长的继子。
王昭君只好再嫁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絫若鞮单于。王昭君后来和复株絫若鞮单于又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名叫须卜居次,次女名叫当于居次。
公元前20年,复株絫若鞮单于逝世,王昭君从此寡居。公元前15年,王昭君去世,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但王昭君的历史影响并没有随着她的去世而终结。
王昭君死后,一直到刘秀建立东汉,汉朝与匈奴双方还在利用王昭君的关系来缓和双方矛盾。昭君的女儿、女婿和侄子经常为汉朝和匈奴的友好关系而努力奔走。
汉平帝时期,匈奴单于曾派遣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到汉朝,陪侍太皇太后王政君。王莽建立新朝后,王昭君的女儿当于居次曾劝单于与新朝和亲,还派人汉匈边界的官吏传信说:“欲见和亲侯”。和亲侯就是王昭君哥哥的儿子——王歇。
王莽派遣和亲侯王歇和他弟弟王飒出使匈奴,祝贺新单于即位。后来王莽让和亲侯王歇又出使了一次匈奴。单于派了王昭君的外孙到边塞迎接他们。

新朝覆灭后,更始帝刘玄在处理与匈奴的关系时,也很倚重王昭君的亲属。他曾派遣王飒出使匈奴,把汉朝的印绶送给了单于,重新确立了汉匈之间的臣属关系。刘秀建立东汉后,匈奴屡次侵犯边界。刘秀还是让王飒出使匈奴,修复双方的关系。之后匈奴也派遣使者来汉,还送上了贡品。汉匈关系重归旧好。
后果
汉匈和平:昭君出塞后,汉朝和匈奴维持了六十余年的和平。
结论:昭君出塞促进了汉朝和匈奴关系的友好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