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 刘婴两岁被立为太子,2. 王莽成为“摄皇帝”;后果:1. 王莽建新朝,2. 王莽改制。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1. 刘婴两岁被立为太子:年幼的刘婴成为王莽的傀儡皇帝。
2. 王莽辅政,称为“摄皇帝”:皇帝年幼,王莽自称“摄皇帝”、“假皇帝”,控制朝政。
公元5年(元始五年),一个叫孟通的县长在疏浚水井时挖到了一块白色的石头。这石头上圆下方,怪异的是,身上还有红色的字,写道:宣布安汉公王莽为皇帝。

听说了这块写有“天命”的石头,王莽非常兴奋。
因为,到了西汉末期,外戚王家已经掌握了朝政大权。此前,王莽为了控制朝政,在汉平帝去世后,和太后王政君合计,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
万事俱备,王莽的篡位称帝只差一个合理的解释了,有了这块写着谶言(即预言、预兆)的石头,就等于给了王莽这个理由:王莽称帝是上天决定的事。
这块谶言石头果然把王莽向皇位又推进了一步。得知这个消息后,王莽马上向他姑姑、太后王政君禀告。在王莽弟弟王舜的鼓动下,王政君听取了“群臣百姓”的意见,让王莽代理年纪过小的刘婴,替天子朝政,称为“摄皇帝”。然而,成为摄皇帝也不是真的皇帝,王莽还在继续努力。

到了这个时候,王莽篡位之心昭然若揭。虽然群臣百姓大多数只是敢怒不敢言,但也有人起义反对王莽,比如前朝宰相翟方进之子翟义。起义很快被王莽镇压,但这件事让王莽吓得不轻:他看到了起义的檄文,吓得饭都吃不下。因此,王莽认为篡位成为真正的皇帝,势在必行,而且事不宜迟。
那么,这时的王莽是靠什么成功篡位的呢?
还是靠谶纬。谶纬是“谶”和“纬”的合称。谶是秦汉时期的巫师、方士等人编造的上天的启示和预言,向世人解释未来的事件吉凶和王朝兴衰;而“纬”则是纬书,是汉代儒家一派假装古代圣人所制造的各种著作。在西汉,由于统治需要,谶纬学逐渐被帝王认可。
这时的王莽急于篡权,不仅朝内的官员看得清楚,就连百姓也懂王莽的心思,因此大量预言王莽是皇帝的谶言出现了。

公元8年(居摄三年),西汉宗室的广饶侯刘京上书献符,说他收到了上天使者的信息,说摄皇帝应该为真皇帝。王莽知道后大悦,并且在篡位后对前朝的王侯之一刘京网开一面,让他保住了侯位。
同一年,巴郡太守汇报说巴州的山上有个石牛,上面也有刻字。王莽知道后,不惜一切代价把石牛运到了未央宫。据说见到石牛的时候,天上突然刮起了大风,风停之后天上降下了使者的符,说所有能进献上天符旨的人都能获得封侯。
从这件事起,大量的民间谶言出现了,人们争先恐后地伪造符命呈献,都被封侯。如此一来,上至在朝官员,下至市井百姓,都“收到”了王莽是真皇帝的预言。
公元9年1月15日(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王莽利用谶纬造成的舆论导向,终于篡权,建元“始建国”,成为“新朝”的开国皇帝。
后果
1. 王莽建新朝:公元8年,王莽迫孺子婴禅让后篡位,改国号为“新”,是为始建国元年 。
2.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后,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结论:
王莽在谶纬学说、五行始终的指导下,建立新朝,托古改制,导致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