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汉和帝幼主即位;后果:外戚专权,窦宪坐大,远征匈奴。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汉和帝幼主即位。
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驾崩,其子汉和帝刘肇继位,尊窦氏为皇太后。
和帝年幼,无力治理国事,由太后窦氏临朝摄政。
窦氏临朝后,独断专权,任用外戚,不断扩大、巩固自己的势力,和帝就这样做了四年的傀儡皇帝。
窦氏原是扶风平陵(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咸阳)人,其曾祖父窦融是新莽末至东汉初年的军阀、名臣,官至大司空。

据《后汉书》记载,窦氏天资聪颖,六岁即能读书识字,且容貌出众。兼具美貌与智慧的窦氏于建初二年(公元77年)被选入长乐宫,不久就深得汉章帝帝刘炟喜爱,次年三月,被立为皇后。
窦氏一生深得荣宠,但膝下无子,后来的和帝刘肇是她的养子,其生母是章帝的妃嫔梁贵人。当年,人丁不够兴旺的皇家仅有两个皇子——宋贵人生的太子刘庆和梁贵人生的刘肇。窦氏为稳固自己的地位,将刘肇抱来自己宫中抚养,并计划让章帝废了刘庆的太子位,改立刘肇。
宋贵人为皇室生下长子,为人又温良贤淑,深得太后马氏喜爱,窦氏的计划实施起来还费了一番功夫。
据传,一次,宋贵人因病食欲不振,想吃新鲜的兔肉,就吩咐娘下人四处寻找。 窦氏借此诬陷宋贵人”挟邪媚道”,也就是用邪恶的巫术诅咒章帝,章帝一听之下大怒,命人将宋氏囚禁起来,宋氏既伤心又屈辱,不久就服毒自尽了。
宋贵人死后,窦氏又向章帝吹“耳边风”,说太子刘庆或许是因为生母自尽一事受到打击,精神恍惚,已不适合做皇位继承人。章帝于是废刘庆,立刘肇。
就这样,窦氏清除了她通往至高权力道路上的第一大障碍。
宋贵人已除,窦氏却不能高枕无忧。太子刘肇虽然养在自己身边,但只要其生母梁氏健在,她这个养母的地位就不会稳固。
和帝生母梁氏,生于世家,其父梁竦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以《七序》数篇闻名。班固曾经称赞他:“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
梁竦自认有大才能,宁愿以《诗》《书》自娱,也不屑去当小官小吏,所以一直郁郁不得志。刘肇被立为太子之后,梁氏一族以为终于可以荣耀门楣、飞黄腾达了,个个都喜形于色。
此事传到窦氏耳中,窦氏当然十分不快,于是每每在章帝面前说梁贵人的坏话。
建初八年,窦氏与娘家人共谋,用匿名信诬告梁竦,说他意图谋反。梁竦入狱,被拷打致死。不久,梁贵人也在忧愤中死去。
梁贵人一死,窦氏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章和二年,汉章帝刘炟驾崩,年仅九岁的刘肇继位,由窦氏摄政。
窦氏一得权,就开始大肆封官。她让哥哥窦宪当上了侍中,对内掌管朝廷机密,对外发布诰命;弟弟窦笃升为虎卉中郎将,统领皇帝的卫队;另一弟弟窦景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整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占尽了朝中显要职位,窦家一时权势滔天。
窦氏兄弟倚仗窦太后的荫蔽,做了不少坏事。
窦家的家奴仗势欺人,大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也没有人敢去官衙举报。
窦家兄弟中最“精彩”的人物要数窦太后的兄长窦宪。史书记载,窦宪这个人性情刚猛急躁,睚眦必报。其父窦勋在明帝一朝因罪获刑,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人名叫韩纡,窦宪一直对他怀恨在心。
到窦宪得势之时,韩纡已死。为解心头恨,窦宪让刺客去杀了韩纡的儿子,还割下头颅,拿到父亲的坟上祭拜。
窦氏的骄横和罔顾王法,由此可见一斑。
后果
外戚专权,窦宪坐大,远征匈奴。
结论:窦太后临朝只是历史上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诸多事例之一。历史上的“家天下”,权力虽然看似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但皇帝往往也是最难做的:既要充分调动可以倚靠的力量,又要防止把控这股力量的人野心膨胀,反制自己。外戚本来是亲族,放在寻常百姓家中应该是血浓于水。但放在皇室,血脉至亲往往也经不起权力、财富,甚至皇位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