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于吉写出《太平清领书》2.党锢之祸;后果:汉末军阀割据,东汉灭亡。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1.于吉写出《太平清领书》
2.党锢之祸
张角得到一部《太平清领书》,按照其中的思想创建了太平道,借着党锢之祸后,东汉政局的腐败混乱,在民间传播他的教义。
公元184年,张角率领太平道部众起义,这就是有名的黄巾起义。
史书上对于张角这个人记载得不多,只知道他是钜鹿人(今河北巨鹿),因为得到了一部《太平清领书》,才创建了太平道。这部书是一个叫于吉(《后汉书》写作干吉)的道人写的,一共十部,每部十七卷,内容很杂,从如何辟谷修仙,到如何建立人人平等的太平社会,什么都有。后来,于吉的弟子宫崇把书献给了皇帝,但是皇帝觉得这种书妖气太重,就给封藏在宫里了。张角也得到了这部书,他就根据书里的内容创立了太平道,开始在各地传教。

张角最早只是带着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在家乡冀州一带传教,发展了一些追随者之后,就派出八个弟子,到全国各地去宣扬太平道的理想。
张角传教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用符水给人治病。在纸上画个符,点火烧成灰,倒上水喝掉。这种东西肯定治不了病,但是张角告诉病人,我这个药,心诚则灵,心不诚就不灵,所以没有人敢怀疑他。当时陕西、四川一带还有个五斗米道,传教的方式大同小异。
张角不光是治病,还会讲书里学来的“治国理想”。当时,东汉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很多农民生存都成问题。来找张角看病的主要就是贫苦农民,挣扎在社会底层,张角描述的有吃有穿的平等社会,正是他们最渴望建立的。人们觉得张角这个人会治病,关心穷苦人,还有那么多人服他,都愿意跟着张角。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信仰太平道,教徒达到数十万,地域覆盖了大半个国家。
太平道发展壮大的时候,党锢之祸还没结束,东汉大大小小的官僚,要么投靠宦官,要么明哲保身,不敢说话了,几乎没有人注意张角的活动。176年,张角因为蛊惑民众被抓,结果遇到皇帝大赦天下,又放了出来。司徒杨赐这个时候就提醒过皇帝要提防太平道。

在黄巾之乱爆发前一年,御史刘陶对汉灵帝说,追随张角的人现在已经数不清了,听说他们还到洛阳来打听朝廷的事,下面州郡不愿意管,您应该直接下令抓捕张角。灵帝没有听刘陶的话。汉灵帝不知道他身边已经有了太平道的人,他最宠信的宦官张让就是一个。皇帝的一举一动恐怕都瞒不过张角。
手里有了几十万人,成功渗透进了皇宫,皇帝又毫无戒备,张角认为时机成熟了,开始筹划举事。张角亲自到洛阳调查情况,让马元义从荆州、扬州调了几万人,潜伏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又在宦官、禁军中安插内应。同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命令太平道弟子在各地的官府大门上用白土写上“甲子”,制造舆论。张角把各地的黄巾军分成了三十六方,每一方大约1万人,小一点的也有几千人,约定三月五日同时起义。
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起义之前,张角的弟子唐周叛变了。唐周把起义的计划告诉了官府,导致潜伏在洛阳的太平道成员一千多人被杀,马元义被车裂。随后,汉灵帝下令各地搜捕太平道信徒。
情况紧急,张角决定提前起义。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分别称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人人头上裹着黄巾作为标志,所以才叫“黄巾起义”。兄弟三人自己率领河北黄巾军,规模比较大的还有颍川黄巾和南阳黄巾。虽然破获了起义计划,但是黄巾军的阵势还是吓了汉灵帝一跳。不到一个月,许多州郡失守,地方官逃跑,还有宗室藩王被活捉,眼看就要打到洛阳来了。
祸到临头,灵帝才回过神来,党人也赦免了,私房钱也拿出来了,只要能压住暴乱,大臣说什么灵帝就答应什么。
汉室镇压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军阀,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灵帝成了东汉最后一个有实权的皇帝。东汉灭亡已不可逆转。
后果
1.汉末军阀割据
2.东汉灭亡
汉灵帝为了迅速平定黄巾之乱,设置州牧,分散了朝廷的权力,导致军阀割据,东汉灭亡。
结论: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为名义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爆发,动摇了东汉皇权的权威,加快了东汉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