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黄巾之乱:三国乱世的序曲
前因:黄巾之乱爆发;后果:汉末军阀割据。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黄巾之乱爆发:184年,张角率太平道举事,黄巾军席卷全国。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汉灵帝任命皇甫嵩朱儁为左、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正式开始镇压这场变乱。

皇甫嵩、朱儁负责进攻颍川黄巾,颍川离洛阳很近,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所以皇甫嵩、朱儁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首都的安全。但是,灵帝派给他们的军队人数并不多,大约只有四万,颍川黄巾则有将近十万人。朱儁一开始就败给了黄巾军,皇甫嵩随即进兵守长社,阻挡敌军前进。看着城外一层一层的黄巾军,汉军内部蔓延着恐慌的情绪。

皇甫嵩

皇甫嵩出身军旅世家,长年镇守北方,父亲和叔叔都是和羌人作战的名将,所以他很会打仗。皇甫嵩召集部下,分析说,城外的黄巾军把营寨扎在了草地上,今天有大风,所以我们用火攻,贼兵一乱,我们就杀出去。等到天黑,他兵分两路,一路从后方偷袭,一路从正面进攻,两边一起放火。正好骑都尉曹操带兵来支援,配合和皇甫嵩、朱儁,一举击溃了黄巾军。皇甫嵩乘胜追击,基本上消灭了颍川黄巾。

卢植在河北的作战要顺利得多,几次击败张角,但是他得罪了宦官,不仅没升官,反而免了职。灵帝派宦官左丰到前线巡视,有人劝卢植给左丰送礼,被他拒绝了。卢植不仅能打仗,还是有名的大儒,刘备就曾经跟着他学经,这种人怎么可能向宦官行贿呢?左丰没收到礼,回到洛阳在灵帝面前说卢植的坏话,灵帝大怒,派董卓接替了卢植。结果董卓败给张角,灵帝只能又调皇甫嵩到河北。

卢植

皇甫嵩转战河北,朱儁则是从颍川开赴南阳。汉和黄巾军进入了最后决战。

就在皇甫嵩进入河北的时候,张角突然病逝,他的两个弟弟继续与汉军对抗。河北黄巾是黄巾军中最强悍的一支,皇甫嵩刚到河北,也没办法取胜,只能坚守不出,密切观察动向。皇甫嵩看准张梁有所松懈,深夜偷袭,一直杀到天亮,击败了张梁。这一仗打得很惨烈,汉军斩下的人头就有三万,还有五万黄巾军不愿意被俘,投河而死。

张梁一死,河北只剩下张宝率领的最后一支黄巾主力了。皇甫嵩和钜鹿太守郭典合兵一处,击败张宝,斩杀十万人,人头送回洛阳,筑起京观,垒得像山一样。

南阳的战斗同样惨烈。南阳黄巾的主帅是张曼成,手下有十多万人,起义之后,他们围攻一百多天,才攻下了宛城。朱儁的大军赶到宛城,这次换成了黄巾军守城。朱儁兵少,强攻不占优势,于是他在城西南堆起土山,居高临下攻城,等到敌军的注意力转到西南角,朱儁带五千精兵猛攻东北角,打进了宛城。残余的南阳黄巾退守小城顽抗,朱儁故意解除包围,诱使黄巾军弃城逃跑,在追击中消灭了南阳黄巾。至此,黄巾主力全军覆没。

三大黄巾军主力,皇甫嵩一个人就击败了两支,所以百姓编了民谣歌颂他:“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多亏了皇甫嵩,我们才能又过上安稳的日子!

黄巾起义形势图

黄巾之乱没有完全平定,此后十几年,各地一直有黄巾余部,或者是打着黄巾旗号的农民军活动。比如在192年,青州黄巾攻入兖州,杀死刺史刘岱,聚集了上百万人。曹操击败了青州黄巾,收编了其中的精锐,组成“青州兵”,就是日后跟着他统一北方,奠定曹魏基础的主力。

面对此起彼伏的民变,刘焉建议在各州设立州牧,由宗室、重臣担任,集中军政大权,以稳住地方。汉灵帝正好接到贼军杀死并州、凉州刺史的奏报,就采纳了刘焉的建议。这相当于是给地方割据开了绿灯,东汉皇帝慢慢失去了控制全国的能力。

后果

汉末军阀割据:黄巾之乱爆发后,汉灵帝为了镇压民变,赋予各地官员征兵、征税的权力,为军阀割据开了方便之门,东汉皇帝逐渐失去权力。

结论:平定黄巾之乱后,东汉王朝地方权力膨胀,中央权力衰落,诸侯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中国走向了三国乱世。

阅读数 6.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