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霍光专权;后果:汉宣帝继位
文/陆伯让
前因:霍光专权
公元前80年,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未果,又联合燕王企图谋反,事败被灭族。经此事,霍光铲除上官家、桑家、燕王势力,在朝堂再无对手。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后,刘贺继位,但是仅仅在位27天,就被权臣霍光废黜,史称汉废帝。
汉昭帝死时没有留下子嗣,而他还在世的亲兄弟年纪很大,风评也不好。有大臣给霍光吃定心丸:周朝也有君主没有选择长子,而立小辈的,礼法上没有问题。于是他在小辈里选定了昌邑王刘贺,他的奶奶就是“一顾倾人城”典故里的李夫人。
故事的开头真是春风得意。
刘贺领旨的第二天就狂奔一百三十多里,路上跑死了好几匹马。家臣们让他谨慎,他却在途中找长鸣鸡,惦记买竹杖,还让家奴寻找女子。
家臣龚遂一路操碎了心,最惦记自家大王不哭的事,继承人为先帝哭丧那是最受关注的礼制。到了东郭门,龚遂让昌邑王哭,他说咽痛;到了城门让他哭,他还不哭;到了王宫门外,龚遂急了,让他下车使劲哭。刘贺这才哭起来。
接过玉玺绶带,刘贺成了大汉王朝的第七个皇帝。

影视剧中刘贺一直是极为荒唐的形象
故事走到中间,暗流开始涌动。
刘贺国丧期间沉迷女色、大鱼大肉、打猎玩乐,这些并不算非常出格,他一直这么胡闹,看看他赶路的样子就知道。但刘贺把昌邑的官员全带了来,纷纷破格提拔。
这样下去,新旧官争权,皇帝又不靠谱,政治格局势必会动荡。
这引起了霍光的警觉。
但是刘贺已经是皇帝了,能怎么办呢?
一个叫田延年的大臣又给霍光吃定心丸:商朝的伊尹废了商王另立君主,却拯救了国家。
于是霍光派田延年去找当时的丞相杨敞送信。
杨敞一听就吓住了,然而他的夫人却通透的很。趁着田延年上厕所,她赶紧敲打夫君,说霍光大将军肯定是确定了这事,才通知大臣,咱们不站到大将军一边,还能去哪?等田延年回来,杨夫人拉着相公表示坚决支持。
废皇帝毕竟是大事,霍光召集了一批大臣最后拿主意,大家都唯唯诺诺。田延年拿起剑,冲着霍光就嚷:“先帝让大将军辅佐汉室,如果江山毁了,大将军哪有脸去见先帝!”霍光连连自责。
群臣看了这出戏,哪能不懂,纷纷点头。
搞定了群臣,还有汉朝王室。这时汉昭帝留下的上官皇后是王室地位最高的人,已经是皇太后,而且是霍光的外孙女。皇太后也同意这事,还提前赶到承明殿,下令各宫门不许放昌邑群臣进来。

影视剧中的上官皇后形象
故事的结局就在这一夜。
刘贺回来后,宫门关得飞快,吓了刘贺一跳,听到霍光说是皇太后的诏令,他还无所谓地说:“什么话慢慢说,干吗这么吓人?”
霍光出去收拾昌邑群臣时,让护卫保证刘贺的安全,不要惊动他,刘贺一点不知道快要被废了,只是好奇地问:“我的人犯什么错了?”
等听到皇太后召见时,刘贺开始害怕了,大声问:“我犯了什么错,太后要见我?”
怕也没用,他还是被带到了承明殿,看到了盛装庄重的皇太后,站的整齐的武士官员,还有手握大权的霍光。他只能上前跪拜,听群臣宣读自己的罪行。
奏章才读了一半,皇太后就喊了停,大骂离谱。刘贺吓得从席位上出来,跪的更标准了。
群臣总结出了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罪名,包括居丧期间吃肉喝酒、沉迷女色、不顾礼法等等,即位二十七天,平均一天四十来件荒唐事。
群臣一致要求废帝,皇太后准奏。
刘贺辩解说:“天子如果有七个贤臣,就算荒唐也不会失去天下。”霍光没有和他废话,呵斥他被皇太后废黜了,哪里是天子!
他上去就扣住刘贺的手,把皇帝的玉玺绶带解下来,奉给了皇太后,然后他一路把刘贺送出宫外。
刘贺终于认命了。
被废之后,刘贺回到了昌邑,王国被废除,那群昌邑臣子被杀,但是他的日子却不错,和一群妻妾生了二十多个孩子,在汉宣帝继位后被封为海昏侯。

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黄金,可见刘贺后来圣后富贵
后果:汉宣帝继位
公元前74年,昌邑王刘贺被废之后,霍光迎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为汉宣帝。之前,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杀,留下孙子刘病已,生长在民间。
结论:昌邑王是第一个被大臣所废的皇帝,给了后世废黜皇帝的范本,然而,此后大臣所废的皇帝,再也没有像他这样安稳度过余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