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专政:梁氏掌权
前因:汉顺帝宠信皇后梁妠及梁家,顺帝三十而亡,太子刘炳年仅两岁,梁妠临朝听政;后果:1、宠信宦官。2、党锢之祸。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汉顺帝宠信皇后梁妠及梁家,顺帝三十而亡,太子刘炳年仅两岁,梁妠临朝听政。

东汉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八月,汉顺帝逝世。冲帝刘炳继位,尊顺烈皇后梁妠为皇太后。

冲帝登基时,年仅两岁,由梁妠临朝听政,这一听就听了十六年。十六年里,梁妠迎来送走三位皇帝,她一人垄断朝纲,委重外戚,梁氏由此成为东汉历史上把持朝政时间最长的外戚家族。

永建三年(128年),十三岁的梁妠被选入宫,三年后,被顺帝册立为皇后。

据说,梁妠“姿色端丽”,朝廷派到地方采选宫人的官员一看到她就连连称奇,赞她“日角偃月,贵极之相“,也就是说,生了一副贵人相。

梁妠能够坐上皇后的位子,主要靠的是才德。

《后汉书》记载,梁妠九岁就能背诵《论语》、《诗经》,喜欢读史书,爱钻研前人得失来吸取经验教训。

查看完整族谱

顺烈皇后的族谱

初入后宫,顺帝经常宠幸梁妠,梁妠不仅不恃宠而骄,反劝顺帝要雨露均沾,这样后宫才能安宁,皇帝才能专心于朝政。

梁妠入主后宫,按照惯例,顺帝给她父亲加官进爵、增加采邑。到阳嘉三年(134年),又拜梁商为大将军。永和六年(公元141年),梁商去世,顺帝直接让其子梁冀接任大将军位,可见当时的梁家深受顺帝宠爱与信任。

顺帝死后,因梁妠无子,朝中按祖制立虞美人所生的两岁儿子刘炳,史称汉冲帝。

一年后冲帝又死去,梁太后和哥哥梁冀私下商定,在刘氏宗亲里找一位年幼不能亲政的,于是,仅8岁的刘缵被立为质帝,军政大权仍在梁家手中。

质帝年幼,但却十分聪明,对梁冀的横蛮霸道十分不满,指斥梁冀为“跋扈将军”。梁冀害怕小皇帝日久成患,于是暗中派人毒死了质帝,又立十五岁的蠡武侯为桓帝。

桓帝即位后,梁太后又安排他娶自己的妹妹梁女莹为皇后。

身为两朝国舅的梁翼堪称权倾朝野,于是,越加飞横跋扈,无法无天。在朝内,梁家代表了绝对的权威,若有文武百官升迁,都要先去梁家送礼谢恩。太尉李固在商讨政事时顶撞了梁冀,被梁冀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横死狱中,最后还被梁冀抛尸街头,目的就是让天下人知道和自己作对是什么下场。

梁太后和梁冀还在桓帝身边安插了许多亲信宦官,以监视桓帝的一举一动。桓帝为讨好梁氏,还曾命令公卿大臣凑到一起商议怎么给梁冀以特殊礼遇。最后商定,准许梁冀带剑上殿,上朝时不必向皇帝下跪,西汉开国功臣萧何也不过如此。

但即使是这样,梁冀仍然不太满意。在他心里,桓帝的皇位都是他梁家给的,这一点小恩小惠实在不算什么。

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正月,太后梁妠去世。梁家势力骤然削弱。但梁冀依然狂妄自大。此时桓帝看准时机,开始在宦官中秘密培植自己的势力。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皇后梁女莹病死,梁冀又失去了一座靠山,便想认邓贵人为女儿,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东汉桓帝刘志

桓帝听说后大怒,他被梁冀压制多年,早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于是,桓帝与近臣密谋行动,抓捕梁冀耳目,围梁冀宅第,收缴梁冀大将军印,梁家人和梁冀之妻孙氏的亲友皆受株连。这一场清洗运动使“宾客免黜者三百余人,朝廷一时为空”,而没收的梁冀家产合30余万,抵天下税租之半。

梁氏的掌权代表了东汉外戚政治的有一个高峰。据统计,梁氏家族中,前后有7人封侯,女子7人被封君(相当于侯),2人为大将军,3人为皇后,6人为贵人。娶公主为妻者3人,文武大臣57人,掌权20余年,拥立三位皇帝,是东汉外戚中无有比拟的权臣。

后果:1、宠信宦官;2、党锢之祸;3、黄巾起义。

结论:梁冀历四朝皇帝,在东汉朝中实施了近20年黑暗的专权统治,种种劣迹不胜枚举。梁氏掌权同时也是当时潜在社会矛盾的缩影,在梁冀被诛的这一年(公元159年),安定、北地等地人民发动起义,公然反抗朝廷的无能和统治的昏庸,这也为黄巾起义埋下伏笔,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阅读数 4.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