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打击窦宪:宦官干政的开始
前因:汉和帝年间,外戚窦氏专权,窦宪等人密谋造反;后果:1、窦宪兄弟三人丧命,窦家衰落;2、宦官郑众辅助和帝,受到赏识,开宦官用权的先河。3、东汉史学家班固受窦氏牵连,死于狱中。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汉和帝年幼登基,外戚窦氏专权,窦宪等人密谋造反,被和帝识破。

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一日,都城洛阳出现日食。

司徒丁鸿向汉和帝上书:人间伦常如果被扰乱,天象就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是天上的神灵洞察了人间之事,在用天象警示陛下您啊!如今天下百姓,都对大将军窦宪诚惶诚恐,连新任命的官员都要先去拜见窦将军,窦将军答应才敢走马上任,否则就算是皇上您亲授印信,他也不敢自行离去。这不正是君王威望受损、臣下权势过盛的表现嘛。陛下您应该顺应天象警示,改正此事,以报天意!

丁鸿的上书没得到明确答复,但是在和帝刘肇心里引起的波澜却久久不能平复。

和帝深知,丁鸿所言不假。自己登基以来,一直是窦太后临朝摄政,如今随着窦宪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勒功,窦家的气焰越来越高了。

窦宪虽然不受赏赐爵位,却暗地里收买人心、结党营私,把自己的心腹幕僚安插到朝堂和军中各个显要职位上,分明就是用心不正。

和帝当了四年傀儡皇帝,窦氏的所作所为,他早看在眼里,心中愤恨。但朝中官员大多依附于窦宪,除了隐忍和积蓄力量,和帝没别的办法。

查看完整族谱

汉和帝的族谱

六月十九日,朝中接到急报,东汉境内十三个郡县和封国发生了地震,还有部分地区发生了旱灾和蝗灾。

和帝心里发慌:难道真是老天在警示我?

这一年六月是多事之秋,不仅“天象”奇异地热闹,皇宫中也十分热闹。窦太后近来经常在内宫接待窦宪的心腹邓氏兄弟(穰侯邓叠、步兵校尉邓磊)的母亲,相谈甚欢。接待女眷倒也正常,只是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也频频到内宫觐见,据说还和太后举止亲昵。有人推测,郭举已经得到窦太后宠幸。窦氏一族谋反之心已久,如今就要付诸行动了。

消息传到和帝耳中,和帝感觉一直放在心里谋划的事儿不能再等下去了。他马上想到他在内宫之中唯一信任的人——宦官郑众。

郑众,南阳郡人士,自永平年间就开始侍奉和帝的父亲刘炟。刘炟当时还是太子,明帝逝世后,刘炟继位为章帝,升郑众为中常侍。和帝继位初年,郑众又加职加俸。郑众因此也一直对皇室忠心耿耿,宫人们大都对窦太后趋炎附势,只有郑众一心维护年幼的和帝。

和帝找来郑众,说出自己意欲诛灭窦氏,解除外戚之患。郑众当即表示支持,二人商定,趁窦宪和心腹邓叠班师回朝,大军在城外驻扎,人在城中,将窦宪和窦氏党羽一举歼灭,以免夜长梦多。

郑众领命后,又找到司徒兼卫尉(守卫禁宫的官员)丁鸿,将和帝的意思传达给他。

永元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和帝假意从南宫移驾北宫,召执金吾(京城卫军)护驾,趁机守住南宫和北宫的大门。又下令关闭城门,一边搜捕郭举父子、邓叠、邓磊,捉到后直接处死;另一边,派丁鸿率禁卫军到窦宪府上没收大将军的印信绶带,夺了他的兵权。

和帝念及窦太后的养育之情,不想公开处决窦氏兄弟,让人将窦宪、窦笃、窦景押送回各自的封地,命他们自杀谢罪。

影视剧中的“窦太后”

当初因窦家而得权得势的官员以及窦家宾客,一律罢免、遣回原籍。班固曾为窦宪作“燕然山铭”,被当作窦宪幕僚。窦家倒台后,曾经被班固的奴仆辱骂过的洛阳令种兢,借机报复,逮捕了班固,最后导致班固命丧狱中。

窦太后自此被幽禁于内宫,于永元九年(公元97年)逝世,与汉章帝合葬于敬陵。

铲除窦氏后,和帝开始亲理朝政。当初辅助过和帝的郑众、丁鸿过后也都论功行赏。尤其郑众,和帝给的赏赐,他总是辞多受少。和帝因此更加觉得他是位贤臣,此后就常常与他一起商讨政事,历史上宦官掌权、参与政事的先河,由此开始了。

和帝亲政十五年,平定边疆、选官用贤、为政宽缓、注重德化,东汉国力达到鼎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后果

1、窦宪兄弟三人丧命,窦家衰落;2、宦官郑众辅助和帝,受到赏识,开宦官用权的先河。3、东汉史学家班固受窦氏牵连,死于狱中。

结论:东汉一朝,外戚专权之事屡禁难止。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皇帝短命,东汉14帝,除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和汉献帝刘协外,没有一个皇帝活过36岁。皇帝早逝,幼帝即位,大权自然旁落,这才有了东汉一朝“马、窦、邓、梁”四大外戚家族专权的局面。

阅读数 5.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