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专权:邓氏崛起
前因:1、邓禹向光武帝献“图天下策”;2、邓绥封后;汉和帝英年早逝;后果:1、西羌之乱;2、宦官做大;3、开东汉卖官鬻爵之先例。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1、邓禹向光武帝献“图天下策”;2、邓绥封后;汉和帝英年早逝。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27岁的汉和帝病逝于章德殿。

和帝逝世,留给群臣一个大难题:谁来继位?

《后汉书》记载,和帝在世时也生养了许多皇子,无奈个个都养不大。到他去世时,身后仅留下两子。

长子刘胜从小体弱多病、久治难愈,据说连站都站不稳。次子刘隆,此时出生刚满百日,看上去倒还健全。

朝中有人提议立刘胜,因为长幼有序。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理由:以刘胜的年纪,应该可以亲政了,这样一来,外戚专权的祸害大可以免除。

和帝的皇后邓绥站出来反对,她认为以刘胜的身体条件,根本没有资格做皇帝,就算做了也做不久。刘隆身体健康,年纪小不是问题,和帝继位时也不满十岁,前朝不也有幼帝登基、太后临朝的例子吗?

邓绥的一番话让反对者无言以对,有没有道理还在其次,关键是皇后发话了,而这位皇后还是邓绥——开国重臣邓禹的后人。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于河北千秋亭登基称帝,取国号为“东汉”。刘秀从称帝到平灭关东、陇右、西蜀,历时十二年,帐下有功臣二十八名,史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位列二十八将之首。

一统天下之后,邓禹识趣地交出兵权,解甲归田、教养子孙。以邓禹为榜样,邓家家风纯正,从光武帝起,人才辈出,做大将军的13人,封侯者29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大夫、将、郎不计其数。可见,邓家虽不张扬,却是实打实的世家大族、树大根深。

查看完整族谱

邓禹的族谱

在邓绥的推动下,还在襁褓之中的刘隆继位为汉殇帝,邓绥为太后,临朝称制。

邓绥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升自己的哥哥邓骘为车骑将军,辅助自己管理政事。

次年,汉殇帝刘隆夭折,未满两岁。邓绥和邓骘共谋迎立和帝的侄子、清河王刘庆之子,12岁的刘祜,史称汉安帝,朝政仍然把持在邓氏兄妹手中。

邓骘和其他专权跋扈的外戚不太一样,史书记载他为人“笃志忠纯“,对皇室颇为忠心。永初元年(107年),邓骘被封为上蔡侯,食邑一万户。又因为迎立安帝有功,增加食邑三千户。邓骘不肯接受,称自己无功不受禄。

邓骘为人虽然忠正,但却能力平平。

永初元年,凉州(今甘肃境内)的羌人发动叛乱,邓绥命邓骘率五万人屯驻汉阳。结果,五万大军竟不敌羌人八千,导致羌人长驱直入中原地区,陇中道路切断。西北各县一石粮食竟卖到一万钱,饥民饿殍遍地。

和熹皇后邓氏

次年,邓骘铩羽而归,留下西北羌乱不断,战祸整整持续了11年,对东汉国势造成极大损伤。

荒唐的是,邓骘回朝后,邓绥竟还派使者迎接他,升任他为大将军。邓骘到达洛阳以后,邓绥又派大鸿胪亲自出迎,侯王、公主以下的群臣就在路旁等候。

建光元年(121年)三月,邓绥去世,安帝封邓骘为上蔡侯。后来,安帝的乳母王圣向安帝进谗言,诬陷邓骘的族人曾经密谋废掉安帝而另立平原王刘翼。安帝听说后大怒,将牵涉此事的等家人贬为庶人。邓骘也遭免职,资财田宅尽数被没收,邓骘本人被遣还封国,因不堪小人污蔑,邓骘绝食而死。

永建元年(125年),汉顺帝刘保即位,为追感邓太后的恩训,又怜悯邓骘无辜,下诏恢复邓骘宗亲待遇。并任命邓骘亲属十二人都为郎中,邓氏一族又渐渐崛起。

从东汉初年的功臣邓禹,到汉桓帝刘志第二任皇后邓猛女,邓氏家族在东汉的沉浮共历时了一百六十三年。

后果

1、西羌之乱;2、宦官做大;3、开东汉卖官鬻爵之先例。

结论:邓氏家族中,有汉室中兴的功臣、有受封世袭的侯爵;还有临朝听政的太后,名门望族实质名归,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权倾朝野的家族不同,邓氏家族虽是外戚当政,但仍旧恪尽职守,忠于皇室。只是不论邓绥还是邓骘,都未能挽救东汉逐渐衰颓的国运。

阅读数 5.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