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里康内能用音乐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也能用音乐起承转合地讲述故事。有人说他是“欧洲电影音乐领航者”,有人说他是“电影配乐灵魂诗人”,还有人把他称为“电影界莫扎特”、“情绪魔术师”……
提及伟大的电影配乐,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毫无疑问是其中最受爱戴的大师之一。遗憾的是,当地时间7月6日,莫里康内上周因摔断股骨而引发并发症,在罗马去世,享年91岁。
他去世后,其律师向世人公开了一份莫里康内自己写的声明,题为"我,埃尼奥·莫里康内,已经死了"。
莫里康内一生创作超过500首电影音乐,风格横跨古典、爵士、流行、摇滚、电子、世界音乐等。他一生与帕索里尼、贝托鲁奇、昆汀·塔伦蒂诺等电影大师合作紧密,创下很多佳话。很多人们熟悉的经典影片都出自他的配乐,包括《海上钢琴师》《美国往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他的去世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人们悼念,《纽约时报》《卫报》等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发表怀旧文章。在中文世界,曾和其有过合作的导演王家卫,也在微博分享莫里康内配乐过的《一代宗师》的海报,并发文悼念:“往事长存,心中有过。”

莫里康内见证了几乎一个世纪的历史,在复杂和变动之中,始终坚持自己对音乐的爱。他曾说:“除了创作音乐的作者,社会也同样孕育了音乐”
从音乐神童到配乐大师,凭借《美国往事》彪炳影史

《黄金三镖客》里的伊斯特·伍德
1928年11月10日,埃尼奥·莫里康内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名小喇叭手,他在12岁时进入罗马的Santa Cecilia音乐学校学习音乐,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突飞猛进地学完了4年的课程,甚至当时还有报道说这个神童6个月内就掌握了所有知识。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投身电影界之前,莫里康内一直致力于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也曾经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网工作。此后,他开始接触电影,与一些意大利西部片导演合作过。
其中为导演赛尔乔·莱昂内“赏金三部曲”(《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黄金三镖客》)的配乐,令莫里康内声名大噪。在这“三部曲”中,莫里康内有许多创新之举:他将鞭声、枪声、动物叫声、教堂钟声、蒸汽列车声等声音加入配乐中。
意大利西部片的配乐也许仅仅是他事业中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个领域内他确实是最好的,同时由于他的创作给意大利西部片电影配乐带来的新意有目共睹。埃尼奥·莫里康内运用变化繁多的乐器和创作手段,通过音乐去铺陈剧情或者场景:犹太竖笛、走音的口琴、短笛、管风琴、古怪的口哨声、异常响亮的喇叭声、奇怪的战地歌声、甚至各种人声……这些构成了一个品牌,人们把他们的合作称为“埃尼奥·莫里康内-Leone制造”。
此后,莱昂内乘胜追击,以美国历史为背景拍摄“往事三部曲”,仍然邀请老搭档莫里康内为其配乐。1968年的《西部往事》又名“狂沙十万里”,讲述19世纪末铁路蓬勃发展的时代,属于牛仔们的狂野西部逐渐消逝。莫里康内用口琴独奏刻画出独行侠的神秘、阴沉和忧伤,又用管弦乐和女高音渲染出一个时代正在逝去的悲怆。
1971年的《革命往事》讲述匪徒胡安无意中被卷入革命暴动的故事,表达了莱昂内对革命的讽喻和批判。影片中,莫里康内用不断重复的冷清呼唤预示革命者理想幻灭的悲剧,又用轻轻哼唱的女高音烘托出整个故事的荒诞色彩。
1984年,莫里康内为莱昂内的集大成之作《美国往事》,创作出了彪炳影史的电影配乐。相信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被其中的音乐所打动。其中主角“面条”初逢初恋黛博拉时候的音乐《Deborah's Theme》曾感染了无数人。也被王家卫用作《一代宗师》里宫二和叶问的情感烘托。

《美国往事》里的少女黛博拉
奥斯卡的“无冕之王”:拒绝好莱坞,一生从未学习英文
莫里康内能用音乐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也能用音乐起承转合地讲述故事。有人说他是“欧洲电影音乐领航者”,有人说他是“电影配乐灵魂诗人”,还有人把他称为“电影界莫扎特”、“情绪魔术师”……
2016年,莫里康内已经87岁了,他为昆汀《八恶人》配乐才终于首次获得奥斯卡奖,而他于2007年已经获得了奥斯卡终生成就奖。此外,他还获得了两项金球奖、四项格莱美奖和数十项国际大奖。
据报道,奥斯卡提名揭晓后,莫里康内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能获奖,我自然很开心,但这并不是我主要关心的事,真正让我紧张的是今晚的音乐会...”
那晚,全世界的影评人都在窃窃私语的说:“莫里康内最终的获奖,是势利的奥斯卡在他一生伟大才华面前的妥协。”
相比较奥斯卡对莫里康内的“不公”,他对美国文化和好莱坞也表现出自己的不屑。莫里康内从来没有学过英语,多年来拒绝离开过罗马。除了为了音乐会,他几乎不会飞往任何地方。虽然他为好莱坞创作了大量作品,但直到2007年,已经78岁的他为了自己的巡回演出才第一次访问美国。巡演之余,他才顺便参加了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的颁奖。
莫里康内晚年时承认,自己一开始并没想过当电影配乐家,但最终他对自己完成的作品充满了骄傲。他的恩师彼得拉西曾教导他,“要忠于自己,不要模仿他人”,他以此践行了一生。
不过这位配乐大师一生中也错过了不少好电影的配乐,比如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因为配乐录制地点的分歧两人没能合作成功;泰伦斯·马力克的《细细的红线》,他因为到处旅行而错过;跟他合作过五部电影的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也并没有找他,而是找了坂本龙一等三位配乐家,这成为莫里康内的最大遗憾。

莫里康内与伊斯特·伍德
纪录片《音魂掠影》即将上映,追忆大师似水年华
大师已逝,纪念这位大师的最好方式也许就是用电影和音乐。曾和莫里康内有深度合作,《天堂电影院》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历时5年,横跨欧美拍摄了关于这位配乐大师的纪录片《音魂掠影》。据悉,这部影片暂定于今年8月28日在意大利公映,相信届时若疫情已完全过去,意大利民众将有机会在影院里再次听到《Deborah's Theme》的旋律。
这部作品将以叙事手法呈现莫里康内70多年职业生涯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探寻他在世界领域内与著名好友、同事之间的故事,确定亮相的豪华影人阵容包括:昆汀·塔伦蒂诺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约翰·威廉姆斯、汉斯·季默、奥利佛·斯通、王家卫……
2009年5月,莫里康内带着匈牙利久尔爱乐乐团来到北京,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埃尼奥·莫里康内电影往事交响音乐会”。他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张艺谋的《红高粱》是他的最爱,而华语电影配乐中,他印象最深的是谭盾作曲、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那场音乐会导演吴宇森也在场,当时他正在给《赤壁》后期剪辑,他表示“我就一直在听莫里康内的音乐,他给了我很多灵感。”
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配乐大师,莫里康内曾出版口述回忆录《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书中他被问到“假设一百年后,你的名字出现在一本百科全书上,你希望如何被定义?”莫里康内回答:作曲家。

朱塞佩·托纳多雷与莫里康内在拍摄现场
但莫里康内也说:"我是一个写了很多东西的作曲家,这种说法一方面是对的,另一方面也是不对的,也许我的时间比很多人的时间更有条理。但与巴赫、弗雷斯科巴尔迪、帕莱斯特里纳或莫扎特等古典作曲家相比,我会把自己定义为失业者。"
参考文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nio_Morricone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6/movies/ennio-morricone-dead.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474874950786739&wfr=spider&for=pc
《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作者: [意]埃尼奥·莫里康内 口述/ [意]安东尼奥·蒙达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6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