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至汉地南部,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建立东晋,衣冠南渡,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
前因
1. 刘聪刘渊四攻洛阳不下,刘聪登基后再度攻打洛阳。
2. 司马越毒杀司马衷,扶植司马炽上位。
公元311年,汉赵攻破晋都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最终使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晋怀帝在位时,国家已经乱得一塌糊涂,到处都是叛乱和起义。军政大权都在太傅司马越手上,怀帝虽然聪颖有担当,但身为傀儡皇帝,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司马越优柔寡断,错过了抗击汉赵的最佳时机。
汉赵这边就不同了。
永嘉四年十月(公元310年),汉赵皇帝刘聪即位后攻打洛阳。这次行动的统帅,是刘聪的儿子刘粲,随同前往的还有王弥和刘曜这两员大将。汉军大将石勒也渡河南下,攻克襄阳城,继续扩大根据地。
这时候的洛阳,内部混乱,外有追兵,皇亲贵胄却舍不得洛阳的财宝坚决不走。晋怀帝司马炽逃跑不得,犹如瓮中之鳖。
这时候,司马越入朝觐见怀帝,要求带领守军到兖州、豫州一带驻扎,和叛贼石勒一决高下。
怀帝大惊失色,汉赵已经快打到京师郊外了,全城上下都无心固守,朝廷社稷都要依靠司马越。司马越却要拉上队伍远征兖州。
然而司马越给出的理由看起来很充分,如果远征出战有幸破贼,还能振奋国威,总比坐在洛阳等死要强。
实际上司马越有自己的小盘算,当时晋朝内部很多人已经对他失望了,外面还有汉赵刘聪准备进攻,留在洛阳绝对是死路一条,不如自己拉上有生力量先逃命。至于怀帝,本来也就是个傀儡,如果他运气不好死在了洛阳,再立新君就完了。
司马越也没等皇帝同意,就带领大部队离开了洛阳,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以王衍为首的整个朝廷核心官员,军队中的主要将领也随从在列。
谁都看得出来,怀帝和洛阳被司马越抛弃了。所以司马越的大部队刚离开,洛阳城中已经大乱。因为没有防卫部队,盗贼开始公然抢劫。刘聪那边还没动手,洛阳就乱成了一锅粥。
不过,逃离洛阳的司马越日子也不好过。
他刚一离开洛阳,身边的几个重臣便想脱离他的掌控,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另一边司马炽也跟他鱼死网破,下密诏给大将苟晞,让他灭杀司马越。
众叛亲离的司马越,于公元311年忧愤成疾,死在了项城。
司马越病逝后,石勒看准时机,一路追赶护送司马越灵柩的队伍,围而歼之。晋朝王公庶士十余万,都跟着司马越一起化为了尘土。西晋主力全军覆没,洛阳一战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
此时洛阳已经绝粮了,城里开始人吃人。司马炽这时候想离开洛阳都没可能,因为他已经连车马卫从都没有了。
陆路不成,那就走水路。皇帝和朝士几十个人步行去码头,结果更惨,走到半路上居然遇到了劫匪抢劫,众人保护着皇帝连滚带爬又回到宫里。
进攻时机已到,汉军开始不断收紧包围圈,并于六月发动了总攻。王弥、呼延晏攻宣阳门,刘曜攻西明门。
没几天的功夫,王弥率先攻克宣阳门进入皇宫,放纵士兵大肆杀掠,晋朝皇宫近五十年积累收藏的奇珍异宝全部被掠走。皇帝司马炽出了华林园门想奔长安,被汉军追上抓获,幽禁在端门。
刘曜将俘虏的太子和余下宗室王爷、政府高级官员全部斩杀,还顺手收了司马衷的羊皇后做自己的女人。胡人士兵在洛阳城中杀人放火,为所欲为。他们放火焚毁宫殿,挖掘皇家陵墓盗取财宝,留守的士民三万多人遇害。整个城市都在燃烧,哀号遍地,死伤枕籍。
几天后,蒙难的司马炽作为俘虏被刘曜押送着前往汉帝国的首都平阳,他的身后是刚刚经历浩劫的洛阳城。
后果
西晋灭亡
结论: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至汉地南部,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建立东晋,衣冠南渡,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