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诸侯讨伐董卓;后果: 孙权建立吴国。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诸侯讨伐董卓:公元190年,在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的霸权行为刺激下,东汉各地群雄四起,以讨伐董卓为旗号,结成了关东联盟。最终,主力军孙坚大破董卓。
公元191年,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进入了关键时刻,而孙坚成为了唯一与董卓进行数次正面交锋,并且在汉灵帝陵墓附近大破董卓,逼迫董卓仓皇西窜的人。
这可是董卓一年来面对十一路诸侯联军的攻势,首次遭遇的重创。那么破虏将军孙坚是如何打败董卓的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各路诸侯军,董卓选择将天子迁都长安,自己把守洛阳的策略。这就给矛盾重重的联盟军带来变数。
联盟军在酸枣停滞不前,开始了窝里斗。联军十余万人驻守酸枣一带,各怀鬼胎。虽然嘴上都在说担心献帝的安危;却选择观望,无人敢向洛阳推进。他们都是为了保存实力,伺机霸占更多地盘。

群雄割据
对比之下,只有曹操、孙坚在积极参战。
曹操在一个月前就引军西进,与董卓的副将徐荣交过手了。因为没有外援,面对的又是董卓在凉州时久经沙场的老兵,结果曹操大败而归。
接续曹操,孙坚主动迎战徐荣,其实孙坚并没有多大底气。一方面,手下的兵力多是半路收编的散兵,另一方面同样没有联军支援。结果豫州大战全军溃败。
豫州的大败并没有挫伤孙坚的奋战决心。他到处收复散兵,积蓄力量,开始在阳人城(今河南汝州)屯兵。

影视剧中的孙坚形象
董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派遣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率五千名骑兵,前来攻击孙坚。
可胡轸这个人为人残暴,在军中的人缘不是很好,和吕布也不和。
当董卓人马连夜到达阳人城时,已经兵马疲乏。于是胡轸决定天明后再攻城,可吕布等军中讨厌他的人想给他使绊子,扬言孙坚部队正在拔营出逃。
这逼得胡轸不得不连夜出兵,导致军中怨言四起,这时有人又喊道敌军偷袭。这下,全军混乱,弃甲逃跑,结果没有发现追兵。
折腾一夜的董军,此时真的遭到了孙坚部队的攻击,状态不佳的胡轸等人只有撤退了。结果孙坚出城追击,大败董卓军。

诸侯混战
如果说阳人城这一仗,孙坚胜之不“勇”,那么接下来的大谷胜仗可是孙坚一刀一枪与董卓亲自率军拼搏的结果。
董卓想以和亲条件说服孙坚投靠自己,结果遭到孙坚大骂,一口回绝了。
于是,董卓亲率大军进入大谷,在先帝陵墓间与孙坚展开了最后对决。如今的孙坚已然不是一年前的散兵游勇了。通过不断收编壮大,终于在这次决战中大破董卓。逼得董军不得不移屯渑池,只留下吕布固守洛阳。
孙坚趁胜追击,带兵进入洛阳城,击退了留守的吕布。吕布只好弃城而逃。
攻入洛阳后的孙坚,开始整顿董军进京时烧杀抢掠的残局。
后果
孙权建立吴国:222年,孙坚的儿子孙权在父兄打拼的江东势力基础上,建立三国之一吴国。
结论:孙坚在东汉末年诸侯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做出亮眼表现;也因此在诸侯和军队中积累了一定威望和实力,为他的部下拥戴长子孙策进攻江东、次子孙权建立孙吴政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