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嵇康被杀
前因:曹髦被杀,曹奂登基,司马昭掌权; 后果:为曹奂禅让,司马炎登基清除舆论障碍。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曹髦被杀,曹奂登基,司马昭掌权。

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一天,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嵇康被杀。

这一天,洛阳城东市上乌泱泱挤满了人。

查看完整族谱
嵇康的族谱

人群之中,有前来请命,要求释放嵇康的太学生;有嵇康的亲朋挚友;有和嵇康不相识,但倾慕他人品才华的豪杰名士;也有一些听说今儿个大名人要被斩首、赶来凑热闹的。

时辰未到,嵇康向兄长嵇喜要来古琴一把,面向黑压压的人群,从容弹奏起名曲《广陵散》,琴音浩然不屈,听得众人怅然垂泪。

一曲终了,时辰已到。嵇康叹息:《广陵散》于今绝矣!这一年,嵇康四十岁。

嵇康,曹魏谯国(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名士的精神领袖,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晋书》记载,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精通不少实用技艺,长得也是又高又帅。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形容他醒时如孤松傲立、醉后似玉山倾倒。

因才貌出众,嵇康被沛王曹林看中,在25岁这一年娶了曹林的孙女长乐亭主。

这位曹林不是别人,正是魏武帝曹操的第十子,嵇康就这样成为了曹家女婿。

嵇康画像

甘露五年(260年),高贵乡公曹髦不满司马昭擅权,带兵讨伐,却在路上被司马昭买凶杀害。司马氏拥立曹奂,改号景元,实际上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昭本人任大将军,主理内外事务。

景元初年,司马昭向嵇康抛出了橄榄枝,以厚礼招募他当自己的幕僚。嵇康向来崇尚老庄,爱好养生,主张清静无为,做官这种劳心费神的活他不乐意接,何况还是在这种污糟世道、为奸臣司马氏服务。

其实,司马昭这时是真的求才心切。送礼不行,他又派心腹钟会去请。钟会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司马昭已经有点生气了。

正巧这时,嵇康的挚友山涛要升迁了。他写了一封引荐信给朝廷,举荐嵇康接替自己的职位。嵇康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挥笔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自己不肯出仕的决心。

与山涛绝交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司马昭也看清了嵇康的心意,明白他不可能为己所用,暗中记恨上了嵇康。

景元四年,洛阳城的吕家出了一桩丑闻。吕家弟弟吕安娶了个貌美如花的老婆,却被异母哥哥吕巽迷奸。

吕安与嵇康素来要好,事出之后,就向嵇康倾诉,说要去告发吕巽。嵇康劝阻:这是家丑,怎可外扬?

不料,吕巽害怕弟弟告发自己,竟然先跑去诬告弟弟不孝。吕安惨遭流放,写信向嵇康哭诉。嵇康正直,立即决定为朋友作证伸冤,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却被官府以“诋毁孝道“为由抓捕下狱。

这官府的背后自然有司马昭的势力。当年,司马昭请而不得,钟会上门被拒,梁子早就结下了。

趁二吕案,钟会在司马昭面前添油加醋:嵇康这种人,不以社稷为重,诽谤社会公德,言行放荡不羁、不服管束,早晚是个大祸害,留之无益!

司马昭早有杀心,钟会递上利刃,一代名士嵇康就这样魂断刀下。

后果

为曹奂禅让,司马炎登基清除舆论障碍。

结论:嵇康被杀,标志司马政权党同伐异,亮出屠刀开始进一步收割天下,为其称帝做准备。另一方面也为魏晋名士涨了名声。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