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分封功臣:萧何为何排第一?
垓下之围后楚王项羽兵败,刘邦至此取得楚汉相争的最后胜利,全国也大局已定。

文/全历史 拓跋云

前因

垓下之围后楚王项羽兵败,刘邦至此取得楚汉相争的最后胜利,全国也大局已定。而他的胜利,离不开周边谋臣良将的帮助。封赏,自然是大局已定之后急需解决的事情。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和赏赐功臣。

刘邦为何会着急做件事呢?因为他希望向世人说明,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人,都会得到巨大的利益。

而且,刘邦特别注重对文臣的封赏。在文臣中,主要以张良陈平萧何几人为主。

张良、陈平为谋臣,聪明,甚至说是狡猾。当时,韩信刚刚被软禁夺权,张良和陈平深知无需再争功,哪怕是如今的封赏也够子孙享用。

由左至右分别是张良、韩信和萧何,三人被誉为汉初三杰

因此,当刘邦分别把两人叫去谈话时,听到要封他们三万户侯,两人立刻推辞不要。张良称自己有幸为陛下献计,很幸运有了一些功劳,但不足以如此重赏。陈平也同样推辞。尽管如此,刘邦还是分别为两人封留侯和户牖侯。

武将们则很少有这样的政治智慧。他们对张良、陈平等人竟然也和他们平起平坐,同样获得封侯非常不满意。而更令这些武将不开心的,是在本次封侯中,萧何竟然也在列,获得的封赏甚至比武将还要多。

于是,这些武将们约着去刘邦那里讨说法。

一时间,朝堂炸开了过。只听到武将们你一言无一语,称自己如何披坚执锐,九死一生,称萧何如何在后方吃香喝辣,舞文弄墨。

刘邦则以 “功狗功人”论予以解释。

刘邦先问这些武将是否会打猎。武将们纷纷开始了吹嘘,称自己打猎天下第一。刘邦称,打猎的时候,猎狗用来追咬猎物,但发现猎物,指挥猎狗前进方向的却是猎人。各位的功劳,刘邦我不会忘,但各位的功劳和猎狗的功劳是一样的。萧何的功劳,就像猎人。更何况,萧何是全家老小一起跟随着我,你们家跟随我的人数有萧何多吗?

刘邦最后劝大家不要对此再议论了。这场风波暂且告一段落。

然而封侯引发的争论才刚刚开始。之后刘邦排列功臣次序。起初为十八位,第一位仍旧是萧何,随后则是曹参张敖周勃樊哙等人。

萧何排名第一的结果,再次引发武将们的不服。在武将们看来,武将中曹参攻城略地是最多的,应该排在第一。刘邦对此一时间想不到理由应对,还好关内侯鄂千秋出来为刘邦解围。

曹参后来接任萧何宰相职位,他并未改动萧何的大政方针,史称萧规曹随

鄂千秋说,大家与项羽恶战五年,战争也格外惨烈,我们伤亡无数,曹将军的确有战功不假,但如果没有萧何在后方做好后勤工作,为前线补充士卒和军粮,前线也不会进展顺利。例如在荥阳僵持之时,如果不是萧何利用关中的漕运来解救己方前线粮草危机,恐怕如今是另外一个局面。最后,鄂千秋得出结论,两人都有功劳。曹参功在一时,而萧何功传万世。

刘邦听后非常开心,甚至还觉得封赏萧何的不够,又赐萧何可以佩剑上殿,入朝拜见时不用小跑。

这是什么待遇?后世曹操获得待遇也不过如此!而为萧何说话的鄂千秋也获得了提拔,由关内侯提拔至平安侯。

曹家掌握着刘家的大汉江山,曹操之子曹丕之后篡位,建立魏朝

武将们见此状,也因平时与萧何并无深仇大怨,纷纷退下表示认可。

封赏的“工程”并未结束,因为此时封赏的还都是高级干部。在这十八人之外,还有众多功臣没有封赏。

一日,刘邦见宫中有一群将领围坐一团。刘邦问张良发生了什么。张良称陛下是与众将士共同打下了天下,如今当了皇帝,封赏的却仅仅是身边亲近的人,杀的都是讨厌的人。他们担心如果此时没有被封赏,担心哪一天会被陛下杀掉,因此打算起兵造反。

刘邦听过之后冷汗直冒,询问张良该如何化解此危局。张良反问刘邦,你平时最恨的是谁,并且这个人将领们还都认识。刘邦想了想,称雍齿是我的老朋友,但以前他经常讥辱我,使我难堪,我很想杀了他。不过他多次立功,我又不忍心杀。

张良笑了笑,建议刘邦可以先封赏他。张良认为,众将军如果看到连刘邦最痛恨的人都被封赏了,定不会忘记他们,封赏也都不会差,于是就会打消造反的念头。

果然如张良所言,将士们没有造反,而封赏也顺利进行。至公元前195年,共封功臣143人。公元前186年,吕后下诏让陈平序定其他功臣名次。

后果

功臣集团之后在诛吕安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汉朝初年政局稳定的基石。

结论:封赏本质上来说是政治,好的政治决策可以令将相和。而接受封赏的人,同样要拥有政治头脑,获取最大最稳定的政治利益。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