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赤壁之战;后果:马超反攻凉州。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向西扩张势力,与马超、韩遂等西方群雄联军在潼关附近大战,攻破关西联军。
三年前,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刘备联军后径直回到北方休养生息。孙刘联盟让曹操暂时无法占领南方,因此将目光锁定在了力量较弱的西方割据势力。然而,曹操想打马超和韩遂,一时还找不到合理的理由——他们都是朝廷封的将军,虽然拥兵自重,却没有要造反的迹象。因此,曹操要先找一个借口出兵。

公元211年地图示意
于是,这一年春天,曹操坚持派遣司隶校尉锺繇、夏侯渊率领军队,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去进攻汉中的军阀张鲁。当时,曹操身边大臣纷纷劝阻,高柔就上谏,说一旦出兵向西,无论是不是要打马超和韩遂这些军阀,他们都会感到紧张,到时候互相之间煽动,容易出乱子。
殊不知这正是曹操的计划:让马超和韩遂等主动起兵对抗自己,如此一来才能师出有名。不出他所料,听闻曹军出动,关中各将果然产生怀疑。马超、韩遂、侯选等十数部军立刻准备对抗曹操,集结了十万羌、胡、汉人混杂的联合军队,屯于潼关,准备进攻。
这样一来曹操就有了攻打关西联军的借口。

曹操像
出兵后,曹军向北要渡过黄河,在河西设营,曹操亲自带数百精兵断后。就在大部队已经渡过黄河时,马超带着一万人的军队搞袭击,竟然赶上了曹操的断后部队,并下令向曹军放箭。箭如雨下,曹操的名将许褚立即举起马鞍为曹操挡箭,把他护送上船。曹操则在船上故作淡定,其实险些被乱箭射死。
到了八月,曹操抵达潼关坐镇,和马超等对峙。曹操知道,关西联军不容易战胜,因此严令安西将军曹仁监督各将领,只要坚守即可,不可和敌方对战,做持久对峙的准备。
马超和韩遂等人本来就是为了防止曹操进攻关中才起兵对抗的,现在被曹军围困在潼关。两人一合计,提出不如向曹操割地求和。

马超像
曹操的谋士贾诩提出可以假装接受他们的提议,再离间马超和韩遂,让他们从内部开始崩溃。贾诩这样提议是有根据的,因为韩遂跟马超的爸爸、军阀马腾曾互为仇敌,韩遂还杀掉了马腾的妻儿,这二人间的纠纷还是曹操派人去调和的——曹操封马腾为卫尉,让他进京当官,举家搬迁才了事。马腾一走,只留下庶子马超代替他统领部队。因此,马超和韩遂间关系十分微妙。
曹操接受建议开始离间计两人。先是和韩遂单独会面,畅聊两小时,韩遂回营后也不告诉马超聊了什么;后又给韩遂发来一封暧昧不清的信件,其中有些语句暗示着韩遂和曹操之间似乎达成了什么秘密合约,让马超先看到。于是,一来二去,马超和韩遂间就生了罅隙。
趁着马、韩二人逐渐疏远,曹操向关西联军约定决战。联军本身就是乌合之众组成,成分复杂,如今主将不和,自然大败。曹军斩杀数位将领,韩遂、马超败走凉州,潼关之战到此结束。经此一战,曹操将关中数个拥兵自重的军团打败,令他们不能结合反抗,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割据势力。
后果
马超反攻凉州:公元214 年,马超从张鲁手中借兵反攻凉州,并围困祁山,被曹操平定。
结论: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败走,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基本损失殆尽,从此结束了关中军阀割据的局面,关中各郡进入了曹操直接掌控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