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之变:李唐江山归位记
李隆基:谁控制了玄武门谁就控制了大唐。

文/全历史 拾贰酱

710年7月24日(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三日),李隆基太平公主扶持唐睿宗李旦登基,结束了韦后之乱,史称“唐隆之变”。

不久,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两年后,李旦禅让帝位给李隆基李隆基执政时期打造了世人瞩目的“开元盛世”。

但,唐朝前期一直为宫廷政变困扰。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此处可a626年7月2日的长安)是兄弟阋墙;神龙政变唐中宗结束武周统治成功复辟(此处可a705年12月16日的洛阳),但很快被外戚韦皇后专权,李唐权力再次旁落;唐隆之变,则是李唐与外戚的最终对决。

自古以来,政变频发都是政权不稳定性的表现。罗马帝国(此处可a286年3月1日的罗马)因政权更替,在其历史上有60多位皇帝死于政变。近代法国在大革命时期经历了热月、花月、雾月政变,让法国从共和走向了拿破仑(此处可a1804年12月2日的巴黎)独裁。

再看唐隆之变李隆基诛杀韦氏、武氏等人,结束了外戚的巨大威胁,一改武氏称帝以来李唐宗室的颓势。

那么,同样都是李唐复辟的政变,为什么神龙政变没有保住老李家的独立呢?

第一,此前武则天的“李武联姻”,让李武两大集团在她死后依然有着足以共治天下的力量。

武则天晚年,深觉自己时日无多,为保证武家后人的荣华,便下令将唐中宗李显(此处可a710年7月3日的长安)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武承业、武承嗣武三思之子。试图用联姻的方式,维护李武两家的团结。

查看完整族谱
唐中宗的族谱

于是,武三思借着与皇帝的亲家关系,留任朝中宰相,并与韦皇后上官婉儿(此处可a710年7月21日的长安)私通。三方合力架空了李显,并将拥立李显的外朝大臣通通驱逐,权倾朝野。

第二,韦后与武氏一族联手残害李唐宗室

韦后凭借与李显共患难的情谊干预朝政,后来逐渐生了做女皇的心。她诬陷李显长子李重福,将其贬作刺史。后来,又意欲除去太子李重俊

武三思授意儿媳安乐公主辱骂李重俊,说庶出的儿子只配做奴才。同时,韦后李显进献谗言,请求废掉太子,改立安乐公主为太女。

李重俊被激怒,决定举兵谋反,诛杀了武三思。不过,由于韦后控制了皇帝,太子手下的禁军很快倒戈。

韦后母女杀死太子后,更加肆无忌惮,竟一不做二不休将李显毒死,立幼子为傀儡皇帝。

由此可见,神龙政变并没有削弱外戚势力,反而使韦皇后做大,大有取代李唐的趋势。

后来,韦、武两家为了彻底驱逐李唐宗室,便诬陷太平公主李旦太平公主之兄)也参与了李重俊谋反

太平公主曾参与神龙政变,诛杀 张易之兄弟,恢复唐朝国号,加号 镇国 太平公主。广树党羽,财富如山。

李旦在武周朝经历了登基又被废的宫变,对政事心灰意冷,李显曾有意立他为继承人也被拒绝。

但儿子李隆基不想坐以待毙,他曾在禁军任职,十分了解皇宫守卫,与姑母太平公主商议后,两人决定发动政变。

李隆基只是地方郡王,论军事和政治实力远低于韦、武等外戚。他为何能够成功?

第一,韦氏集团缺乏对禁军的控制力和号召力。

韦后掌权后,把5万京城警卫分给其宗族韦播、韦灌、韦璿等人掌管。

表面上看起来韦氏掌握了京城禁军的绝对主动权,但这些韦氏将领都没有军事经验。

且长安令韦播总是虐待属下,与禁军兵士没有建立起坚实的从属关系。万骑营(禁军中的精锐)将领葛福顺陈玄礼等人根本不为韦所用,他们还常与交好的李隆基抱怨,最后这些人被李隆基笼络,成了政变主力军。

此外,韦氏失去了唐中宗这个有力的政治代言人,现在的少帝没有威信可言。李隆基先发制人,韦后没能及时搬出皇帝解围。

第二,李隆基控制了宫变重地玄武门,直攻少帝所在的太极宫。

唐皇宫平面图

陈寅恪曾指出,在唐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的四次政变中,制胜关键有两点,一为玄武门,二为屯卫北门的禁军。

因此,玄武门是宫廷政变的必争之地。

李隆基虽兵力处于下风,但他深谙宫禁防守的弱点:守着玄武门的西苑禁军首领——钟绍京

金钱、权力,任何诱惑对于一个五品的低级将领来说都是致命的。李隆基稍用手段,便将玄武门外的卫兵收归己用,太极宫的屏障对李隆基来说如若无物。

钟绍京的书法作品。他是著名书法家 钟繇的第17代世孙。因 唐隆之变有拥立之功,加官中书令。

政变当夜,李隆基葛福顺直取宫城外围的禁军,将韦氏子弟逐一斩首,接着攻取玄德门。李隆基则与钟绍京的内苑禁军控制了玄武门,最终几路士兵汇合将太极宫团团围住。

惊慌失措的韦后还在向身后的禁军求救,却反被士兵斩首。

那么,李隆基唐隆之变时建立的禁军控制权,对他有哪些好处?

瓦解太平公主对皇位的威胁,李唐宗室终于实现了一家独大。

唐隆之变后,武氏与韦氏的中坚力量被消灭殆尽,但另一方面太平公主地位更加显赫。李旦常同她商量大政方针。有时她没去上朝,李旦还会派宰相去征求意见,且朝中七位宰相中有五位都是太平公主的心腹。

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还攻击李隆基,声称他并非嫡长子。到李旦禅让皇位给李隆基后,双方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但此时李隆基不仅拿下了万骑营,还控制了内外闲厩,即另一支皇帝秘密警卫。他利用自己在禁军中的人数优势和骑兵优势,再次发动政变,将太平公主的势力铲除。

宋璟姚崇,唐初名相。二人得到 唐玄宗重用,主导了新政。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大大减少了官员俸禄开销,并从寺院道观没收了可观的财产。最重要的是他废除了诸王、公主担任三省官员的特权。

至此,李隆基终于将唐朝前期外戚乱政的现象肃清。

他登基后,接连击败吐蕃契丹,便以为天下太平,开始耽于女色。李隆基的懈怠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此处可a755年12月16日的北京)的爆发,让李唐王朝走向了衰落。历史再次验证了有敌人的好处。(详见规律5 - 敌戒定律:告诉你有敌人的好处

历代评价

1、临淄王(李隆基)之诛韦氏,不启相王,豪杰之识,有闇合于君子之道者,此类是也。

——王夫之

2、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

——《新唐书》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