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姐”行进到现在,与其说这是一场选秀,不如说这更像一场狂欢、一番破坏、一种共谋、一次复仇,真实目的是夺回女性定义魅力的权力,一脚踢破那写满年龄和性别歧视的职场天花板。
其实《乘风破浪的姐姐》应该叫《妇仇者联盟》才对,名义上是为了出道、为了成团,但实际上,屏幕前的观众都知道,这是为女性定制的“爽剧”。虽然姐姐中年长的几位本身就是励志的传奇故事了,但她们聚在一起组成团体,势必会形成更夺目的女性力量。
从第二期公演的曲目就看得出来,无论是从歌曲本身还是后期编排,姐姐们“破坏”的力度越来越大,什么痛苦就戳什么,什么敏锐就扎什么,简直是当代妇女心灵解放大赏,把女性心灵深处隐秘的角落剖开来展览。
《管他什么音乐》让早期怯生生的王丽坤爆发出了摇滚的躁动力量,舞台上最反差最大的就是她,乐评人耳帝评论“这说明一个道理,女人要远离 PUA 你的人,才能绽放光彩”。

《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用细腻感伤的情绪铺满整个表演,舞台内外都塑造出女性之间彼此扶持的力量,让观众充分共情。

阿朵、钟丽缇、袁咏琳组《相爱后动物感伤》本身就是成熟女性直视欲望的主动宣言,“……动物不都这样,就算欲求不满,先爱吧,之后感伤,之后再算”,自由性感而强悍。

声乐表现力最棒的是《仰世而来》,歌词里包含了宏大与自我和谐统一的主题,“浪里旋转翻滚的我,哭过笑过也算快活,明白人生去日苦多……我要我属于我”,丁当、白冰、金沙唱出一种三生三世佛光普照的救赎气息。

赛前最多争议的三人组——黄圣依、伊能静、张萌——真正的人歌合一,“作精”荟萃别有风味,造型被网友称作“大上海百乐门团建”或“迪士尼后妈茶话会”。舞台上,三人奇妙的控制欲、权力关系的转换、夸张的个人风格加上出人意料的海豚音,使《女孩与四重奏》这首歌极端戏剧化,甚至唱出一种“阁楼上的疯女人”般文学批判的味道,超越了寻常的精神束缚,一边荒诞无比,一边禁不住细细琢磨。

《Flow》算是不负众望的“炸”,宁静和郁可唯都贡献了前所未有的表演,尤其是说唱词,“大多数的想法太平庸,这帮女的到底能搞出什么东东……奇怪的标准却让他们觉得自己审美特别高”,嘲讽评委杜华陈旧的工业化女团标准。

《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更是朝自己的痛点下死手,用自嘲回应一切,拿出了明星朗读恶意舆论的狠劲儿。蓝盈莹说自己“入行八年说我没有女主脸”,黄龄说自己”不够有野心,歌红人不红“,吴昕说自己“十四年来一直跌跌撞撞,小透明也在默默闪闪发亮”,拿出一字马证明自己绝不是拖后腿的学渣。

王霏霏、万茜、沈梦辰组的《manta》表现最纯熟,半跪的单手支撑旋转、贴地翘臀、平躺高抬踢腿,抚胸贴地转圈……将女性身体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三个人对力度、节奏的把控分毫不差,团魂凝聚之强,让平时云淡风轻的万茜都喊出“我要赢!”


“浪姐”行进到现在,与其说这是一场选秀,不如说这更像一场狂欢、一番破坏、一种共谋、一次复仇,真实目的是夺回女性定义魅力的权力,一脚踢破那写满年龄和性别歧视的职场天花板。
虽然从第一期开始,大家便隐隐地对女性之间的内卷和撕扯饶有兴味,可制作组并未给这种传统趣味过多的回应,而是突出职场女性面对相同的瓶颈和困境,让共鸣与共情始终贯穿在情感的主线里。

所以节目非但没有观众预料之中撕得尽兴,反倒越来越指向更自我、也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成功营造出一种女性彼此扶持的、女儿国般的梦幻感。

这种气场导致魏大勋的出现让观众直翻白眼,拜托节目组不要再增加没有必要的男性角色了。

从第一期播到第五期,经历了两次表演,姐姐们的舞台能力肉眼可见的飞速提升,整体舞台效果比首次登台大有长进,因为留下来的每一个人都认了真,较上劲了。想起宁静起初在采访里担心自己的排面的样子简直恍如隔世,最初坚决不跳舞的是她,现在练舞练到要吃速效救心丸的也是她。


早期她自己说过的话、立过的誓在后期全部一一“打脸”,现在网友们提到宁静第一反应就是可爱的静静、“真香”的静静、敬业的静静,虽然同样是嚣张跋扈,但和她在《花儿与少年》中的观感大相径庭,让人怀疑宁静的人生是不是真的拿了哪吒的剧本,混世魔王也能变身超级英雄。

章子怡提起做演员要有“信念感”,其实做唱跳的女团爱豆也需要有信念感。大众认为演艺圈中普遍存在鄙视链,演员出身的看不起唱跳偶像出身的。比如身为初代爱豆顶流的韩庚,显然对自己的爱豆事业缺乏认同,选择回国做演员,就是不想“30 岁了还在组合里蹦蹦跳跳”。

他在韩国接受多年的训练,对偶像的定义还是停留在:

按照韩庚的定义,“长得好看、会跳、完了粉粉嫩嫩的”不一定是偶像,也有可能是虾滑。
如果真的对表演有热情想转行也无可厚非,但这位偶像鼻祖也接了不少戏,却一直在国产烂片海洋中此起彼伏,说白了还是缺乏职业精神。

韩庚演技欣赏
就像张含韵说吃老本总会有吃完的那一天的,没有真本事注定会被人遗忘。

有意思的是,现在大部分演员无戏可拍,大家都一窝蜂扎进综艺和选秀节目里,无论《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披荆斩棘的哥哥》,都在用韩庚口中“30 岁了还在组合里蹦蹦跳跳”的方式让观众记住。
但隔行如隔山,当演员下凡到综艺里,真正干起偶像的业务来,才明白术业有专攻,看看宁静和张雨绮有多难就知道了。

就像张雨绮,刚来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有颜值可以撑一撑”,后来焦虑地意识到自己啥也不行,在真实的女团处境中没有任何骄傲的本钱,虽然平时大家总笑她又虎又憨,但实际上她知耻亦有勇,清楚“人气是人气,业务是业务”,对现实的认知还是相当理性清醒的。

好在最后舞台呈现也不丢人,把一首难以拿捏的歌演出了该有的荷尔蒙躁动。
而真正业务过关、对事业有信念感的艺人,正因为意识到唱跳歌手的演艺生涯有限,所以力求完美,加倍珍惜每一次机会。舞台上霸气十足的李斯丹妮,私下梦寐以求开一场演唱会,但是目前条件不允许,所以每次舞台对她来说都是倒计时。

以这样的心态对待事业,当然每一滴汗都不白流。越是强者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选手中专业女团出身的王霏霏,本身是参加过韩国舞蹈竞技节目《 dancing with star》并且夺冠的王者。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她和孟佳早上洗头、晚上睡觉都要自然地温习歌曲,一看就是早就渗透到骨子里的习惯。这次演绎的《manta》公认纯熟流畅背后,是王霏霏本人精心的舞蹈编排。恐怕相比蓝盈莹,她才真担得起狼性学霸的人设。

王霏霏和孟佳曾经 10 年前在韩国以 missA 组合出道,可 missA 的发展并不尽人如意,出道即巅峰,随后气运一路下滑,团内成员人气极度不均衡,两位中国姑娘虽然业务过硬,但资源并不偏向她们,于是在合约到期后都选择了回国发展。这次参加浪姐,被网友嘲笑是无人认识、不尴不尬的女团”回锅肉“。

看过她们在舞台上的爆发力十足表现,只能感叹走红是一门玄学,同是唱跳歌手回国发展的鹿晗和吴亦凡,20 多岁作为顶级流量拿到国内娱乐圈的顶级影视资源,这几年通过他们步步为营的努力努力再努力,连菩萨都知道了观众心里有多难过。到了 30 岁,演技没进步,唱跳也不行了,只能作为选秀节目的特别来宾,闲坐幕后,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细数自己当年智斗经纪公司之勇。

“乘风破浪的姐姐”越发努力,就显得相同题材“披荆斩棘的哥哥”就越发迷惑。男艺人的演艺寿命更长,职业方向更广,过错容忍度更高,只要在大众面前混个脸熟,身材发福照样能演言情剧,演戏不行也可以当跨界歌王,歌唱得不行还能做综艺梗 man,最不济好歹也直播带货……不是说女艺人不能做这些,而是大部分在”身材发福“的这一环节就会被舆论嘲讽得抬不起头了。
所以男性艺人市场真的存在逆袭之说吗?所谓”披荆斩棘“真的成立吗?


网友建议,真要看展现中年男性魅力的《披荆斩棘的哥哥》,还不如看仝卓、翟天临、蒋劲夫、罗志祥组成“负荆请罪的哥哥”,看看谁为占用了更多公共资源道歉。
姐姐们继续乘风破浪也罢,披荆斩棘也好,无需为野心辩解,也不必为欲望遮掩,她们的努力值得赢取肯定的目光,如同《兰花草》的歌词那样“无需谁在旁,裙裳亦飘扬。我慕天地广,花语意铿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