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侯景之乱;后果,梁元帝萧绎即位。
前因
552年四月,梁朝大将王僧辩、陈霸先联军攻克建康,平定侯景叛乱。侯景在逃亡途中,被随从杀害。
侯景之乱时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二是都城建康和经济重镇三吴之地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梁军大都督王僧辩受七皇子萧绎的命令,起兵与侯景对抗。
而陈霸先则是打击侯景的另一股军阀势力,上级是广州刺史萧勃。
陈霸先的时间地图
侯景之乱爆发时,困守建康的梁武帝曾急召萧勃出兵平乱。可是萧勃虽为梁朝的皇亲国戚,但对梁武帝并没有什么好感。不但自己不出兵,还阻挠自己的下属陈霸先,打算等天下大乱后自己趁乱崛起。
但陈霸先也有自己的考量,与其听命于萧勃,不如趁乱崛起。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北上勤王。
两股势力就这么一西一南,直奔侯景而去。
当时,王僧辩因为身处中原,所以他先出兵攻打侯景。
谁知部队还没开拔,主帅王僧辩就和萧绎便起了冲突。萧绎着急出兵,但王僧辩认为军队的人马没有集结完毕,不能贸然出兵,双方就这么顶上了。僵持无果,萧绎气急,砍了王僧辩一刀,并且将他下到大狱,另选将领鲍泉进攻长沙。
侯景的时间地图
虽然鲍泉在初期取得了几次成功,但没想到对方拉到了援军,鲍泉一下子陷入困境。萧绎没有办法,只好把王僧辩又放了出来。王僧辩不愧是萧绎手下第一能人,他人一到长沙,就开始派兵布阵,随即率兵杀入城中,取得胜利。
侯景发现形势不对,立即派出自己的直系部队,准备拿下王僧辩。侯景派出水军二十万,军旗连起来,绵延足有千里,是自古以来江左水战之中,用兵最多的一次。
侯景大军向巴陵直扑而来,侯景派出的主力部队轮番攻城,不过都被王僧辩指挥大军采用火阵、围长栅列舸舰等办法击退。王僧辩就这样带军屯居巴陵与侯景军对峙,以静对动,最后连侯景这边的大将任约也被王僧辩擒住,挫败了侯景军的锐气。
陈霸先这边,则是自南康发兵顺江直下,攻取西昌。江西大地暴雨滂沱,侯景的羯胡骑兵寸步难行,从江西到江南,陈霸先的大军势如破竹,凶悍的羯胡精锐碰到了更凶的广东兵,几番被打得大溃,三万精兵扬帆东进,与王僧辩的部队会师西昌。
陈、王二人歃血为盟,誓杀侯景。

此时正是551年,这也是侯景由盛至衰、由兴到亡的转折点。次年二月,王僧辩与陈霸先会师后联营东下,军抵姑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面对两大联军,侯景这边也并非毫无作为。他看到联军向建康扑来,一边直接将傀儡皇帝萧纲杀害,自立为帝,企图削弱梁军的士气。另一方面,派自己的儿子侯子鉴率步骑兵一万余人渡过水洲,在岸上挑战陈王联军。
陈霸先率领部队强攻北岸部队,王僧辩则指挥小船退缩,只留大船在两岸停泊。侯子鉴误以为对方退却,急着追赶。王僧辩掐准时机指挥大船趁势截断侯子鉴的退路,从两边夹攻。
水陆均败,侯景一方士卒落水数千人,只剩侯子鉴只身逃回建康。侯景听到了兵败的消息,大惊失色,拉着被子躺下。许久才爬起来叹道,侯子鉴,你把我害惨了!
接着,王僧辩与陈霸先军队乘胜追击,与侯景大战于建康城北。联军兵分两路,派强弩2000张进攻石头城,随即攻陷。
侯景弃众逃跑,后为部下所杀,至此侯景之乱平息。
后果
梁元帝萧绎登上帝位。
结论: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因侯景之乱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侯景死后更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侯景之乱后,出身江南寒门的陈霸先趁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