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北齐南下伐梁朝;后果:陈霸先称帝
前因
北齐举兵南下伐梁
555年至556年,北齐两度侵犯梁朝,均被南梁辅国重臣陈霸先率部击败。陈霸先抗击北齐是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战役,奠定了陈霸先在南朝不可撼动的地位。
当时天下,北齐、西魏和南梁三足鼎立。西魏早在梁元帝时期,就瓜分走了梁朝的一大块疆域。当时北齐忙于改朝换代,没捞到什么好处。等到北齐皇帝高洋回过神了,西魏的势力已经快要赶上自己了,北齐便也想从梁朝这里搜刮好处。
随后,北齐挥师南下,强迫梁朝承认“正统皇帝”萧渊明,并打着“护送”的旗号,大行侵略之举。
陈霸先反对向北齐妥协,杀掉了已与北齐妥协的辅国重臣王僧辩,并废掉了刚上任的皇帝萧渊明,又把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扶上了帝位。

白马将军陈霸先
这北齐哪能同意?正好北齐方面负责“护送”萧渊明回国的大军还没走远呢,直接开打吧。
北齐一动作,陈霸先这边的情势就比较危急了。
外有北齐虎视眈眈,内部也是一团乱局等着收拾——自从王僧辩被杀后,残余势力纷纷起兵反抗。陈霸先亲自率军东讨王僧辩余党的时候,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连封地带人投降了北齐,并且私下与豫州刺史任约密谋,以精兵5000袭建康,占据石头城(今南京内)。
北齐当然积极响应,在同年11月就遣兵5000渡江占据姑孰(今安徽当涂)来支援徐嗣徽、任约,又命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刘士荣、淮州刺史柳达摩领兵万人于胡墅(今江苏南京长江北岸)渡江,向石头城送米3万石,马千匹。
陈霸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做出了一连串的反应。

第一步,继续向东攻打义兴(今江苏无锡)。王僧辩的余党伏诛,陈霸先稳定了东边的局势。
第二步,他让手下大将周文育顶替自己,担任主帅以防长城被北齐大军攻陷,守好国家北边的防线。
第三步,他又命手下宁远将军裴忌跟他一起进攻王僧辩弟弟王僧智据守的吴郡(今江苏苏州)。夜至城下,鼓噪登城,打了王僧智一个措手不及。王僧智只好从后门逃出,轻舟奔吴兴。此举,便将梁朝经济重镇保住。
在陈霸先以雷霆手段迅速控制了三吴地区之后,他才还师建康,急攻石头城。
当然,陈霸先这一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听闻北齐大军来援,还带了三十万石粮食和无数战马,纵使陈霸先再用兵如神也不免暗暗担忧。他在城外驻兵,跟手下几员心腹大将反复商议对策。
一番磋商之后,众人一致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在淮南筑城,保护东方粮道,然后再分兵断绝北齐向石头城的物资供给。将石头城围死,断水断粮之下,石头城不日便会不攻自破。
于是陈霸先依照此计,派手下大将侯安都率梁朝水军袭击,趁着月黑风高,一把火烧掉了北齐的千余艘船只。
双方是水战,粮食运输不便,但陈霸先把自家粮道护住了,粮食充足。而北齐军这边兵马粮草都烧没了,兵力和士气已经严重受损,只得先采取保守战术,在秦淮河南岸设立二栅,与梁军相抗衡。
但抗衡也只不过是拖延时间而已,北齐败相已现。一场大战之后,北齐军战死、淹死无数。最后,北齐主帅柳达摩遣使向陈霸先求和,引兵北归。
陈霸先的时间地图
北齐皇帝高洋听闻北齐军大败,当即将主帅处死。第二年六月,再次调集大军南下。但这一次战果却更少。陈霸先继续上次的对战策略:摧毁北齐在北岸的渡口、切断齐军补给,最终大挫北齐。北齐接连两次大败,损失惨重。
此战后,再也不敢南侵梁朝。
消灭了王僧辩的一众党羽,又有效抗击了北齐的入侵,陈霸先为梁朝立下汗马功劳,自封为长城公。他在梁朝的威势,至此已无人能及。
公元557年十月,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称帝,改元永定,国号陈,是为陈武帝。
后果
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
结论:陈霸先成功抵御了北齐,让江南人民免于战火的侵扰,维护了南方的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