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淝水之战;后果:参合陂之战。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淝水之战:前秦在与东晋王朝的淝水之战中战败,导致苻坚的部下慕容鲜卑人纷纷叛秦,建立后燕、西燕。于是就有了后燕的慕容垂吞并慕容永的西燕之战。
393年,十六国时期的后燕主动攻击西燕,直至第二年西燕都城长子(今山西上党)失陷,西燕灭亡。后燕也因此一度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政权。
后燕、西燕都是淝水之战后,鲜卑族慕容氏背叛前秦而建立的政权。

后燕、西燕地图
本是同根生的“兄弟”,为何会突然拔刀相向呢?
这要从后燕的创建者慕容垂拥有统一北方的野心开始说起。386年,西燕正经历着尚书令慕容永的篡权称帝风波,这就引起了邻国堂兄弟慕容垂的忌惮。
堂哥慕容垂认为同是慕容世家,西燕威胁到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只有消灭西燕,留下唯一的慕容王室,才有利于稳定民心。
于是,后燕开始攻打西燕,先后共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慕容垂声东击西、以退为进,台壁之战首次告捷;
第二个阶段,慕容垂乘胜追击、围攻都城,西燕灭亡。
393年,年近七十的慕容垂从都城中山(今天的河北定州)出兵七万,兵分两路进攻西燕的重镇晋阳(今太原)、邺城(今临漳)。
西燕的慕容永闻讯调集全国重兵防御,更是将充足的粮草聚集在台壁(今山西潞城)。
可奇怪的是堂哥慕容垂来了1个多月,仍然驻扎在邺城西南,并没有进攻。多疑的堂弟慕容永怀疑对方有诈,猜想慕容垂一定是在找机会截取宽阔的太行山道口,绕道进攻自己的都城长子。
于是,394年4月初,慕容垂永撤出台壁、白陉的守军,驰援太行关口,却只留下一军防守粮草基地台壁。

两军对垒
结果,慕容垂来了一个声东击西,5月份直取防守虚弱的台壁。守城的将领最后也开门投降。
当慕容永反应过来,再率5万精兵赶来阻挡时,集结在台壁南面的垂却佯装败退,永兵果然再次中招,进入慕容垂精心设计的埋伏中。
慕容永经过台壁之战,被后燕打败,慕容永逃回都城长子。

慕容垂VS慕容永
台壁之战让慕容垂大破西燕5万援军,斩首8千将士,首战告捷。6月,慕容垂乘胜开始围攻西燕的都城长子。
情急之下,慕容永先后向东晋、北魏求救,可援兵未到,西燕内部却先出现了内鬼。
原来是慕容永的部将伐勤见西燕的大势已去,直接开城门投降了。结果,慕容垂的军队长驱直入,攻陷都城,杀死慕容永和公卿大将30多人。西燕统辖的8个郡县、7万户百姓尽归后燕所有,西燕灭亡。
后果
参合陂之战:后燕灭西燕之后,基本占领了中国北方东部全境,这就与逐渐崛起的北魏发生地盘冲突。395年,后燕遭受北魏多次侵占之后,举兵攻魏,发生了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之战。此后,后燕逐渐走向衰亡。
结论:慕容垂通过灭西燕之战,统一了慕容氏政权,版图达到最大,基本占领了中国北方东部全境,一度成为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