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4分钟的视频,成本要几千甚至上万元,但是个人IP砸钱不一定可以持久,用户的口味变得很快,也很难捕捉。
3个月之前,作为拥有86万粉丝的知乎大V,官方认证的经济学领域优秀回答者,温义飞第一次尝试制做视频,一切从零开始。
截至目前,他只发布了11条视频, 却已经B站迅速收获了20万粉丝。他还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个创业的方向——帮助图文作者转型视频。
最近,温义飞搭建起一个专业短视频的团队,开始签约财经、法律、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型大V。
随着巫师财经、半佛仙人、法律罗翔等人在B站迅速走红,一系列知识型的视频up主开始抢占热搜热门。这些硬核内容看似高不可攀,却逐渐获得了更多观众。
“追番的同时,能在B站刷半佛,上公开课,一边娱乐一边学知识,太爽了,更心安理得。”一位B站用户给科技类up主半佛仙人留言,也说出了很多粉丝的心声。
随着B站和西瓜视频争夺长尾内容的战争愈演愈烈,培养精品PUGC内容和购买优质版权内容成为焦点。对于知识创作者来说,春天似乎来了。
从巫师财经的高价“转会”到敖厂长的“天价回归”,处在漩涡中心的创作者们也面临着选择,是复制成功IP,继续迎合流量,还是专注生产自己特质的内容。
一拥而上之后,谁能脱颖而出,如何增长和变现,还要进一步探索。
风口:知识型创作者的机会
B站上开始出现知名的知识型视频创作者,不过一年的时间。即使是很多20万+的大号,很多也不过加入几个月。
温义飞是经济学专业出身,本职工作是科技公司必构工程的执行副总裁。他曾经撰写过《脑洞财经》,习惯结合经济学原理,来解析熟悉的经济案例。他在知乎有上百篇文章和回答,获赞超过100万。
疫情期间,他开始研究制作视频。“最初是希望做短视频,在抖音、快手上传播,但是很快发现知识型的内容很难压缩在1分钟内,就把目标定在了中长的视频。”温义飞先找了视频从业者一起策划。3月1日,他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很快,凭借《一个国家如何破产》《美国失业危机》等视频,最高的播放量达到144万。

但是,温义飞发现做一期视频单兵作战消耗时间太长,为了加快进度,他开始着手招聘兼职团队。“我想找一个懂财经、懂自媒体、能翻墙、英语OK的同学帮忙,可以付费哦。”他在知乎上发帖。
然而,他很快发现只招兼职助理,是行不通的。“即使有学生或者没有经验的人来了,从头培养太难,我自己经验也不足。”
温义飞当机立断,建立一个专业的团队,大约6、7个人。有人负责视频剪辑后期,有人负责文案整理和资料收集,他自己负责最重要的策划和文案写作,以及出镜讲解。B站上的更新频率开始提高,粉丝数已经超过22万。
同时,他也开始在西瓜视频更新,作为平台认证的优质财经号,粉丝数量也迅速突破10万。
3个月内,抱着涨粉和探索方法论的想法, 温义飞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出镜解说、结合热点。
6月,西瓜视频推出“活字计划”,拿出了1亿元人民币现金+1亿元流量,帮助创作者让文字变成“活”起来的视频。温义飞选择入驻,受益于这项扶持政策,他在西瓜视频的关注人数已经超过10万。
担忧:专业度与变现
尽管B站、知乎、西瓜视频都在近期倾注了大量流量,但头部知识类创作者仍然屈指可数,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半途放弃,也有人达到瓶颈后难以提升。
知乎财经领域创作者,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王家最近看了大量B站的视频。自己试水了几个视频后,意识到做视频远比想象的复杂。
“剪辑、花样都是其次的,关键在于如何吸引住用户看下去。”王家提到,“普通人读文章,可以自己控制节奏;但视频必须完全控制观众的节奏,这就要求一个很流畅的脚本,这还是只是做视频的第一步而已。”
同样是知乎大V的经纬中国副总裁庄明浩近期开始更新微信视频号。对于热门的财经事件,他会用简单的文字PPT转成一段视频。朋友圈很多人给他点赞,并鼓励他也找一个团队做短视频,“你出手,不会比半佛差”。
但庄明浩推辞道,“只是观望,没想过花太多精力。”
相比热门的生活方式、休闲、美食类的Up主,知识型创作者的优势来源于专业的知识体系和长期积累下来的干货内容。“图文内容是一个积累多年的宝库,现在有大量成熟的作者和甚至成熟的文章可以直接来挖掘。”温义飞提到。
“对于专业的知识性创作者来说,面临着一个选择。就是是否要花时间、雇团队来打造个人IP,即使在取得播放量后,这个业绩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王家提到。一段4分钟的视频,成本要几千甚至上万元,但是个人IP砸钱不一定可以持久,用户的口味变得很快,也很难捕捉。罗翔的成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他在厚大法律讲解司考案例的视频被网友广泛传播,“被迫”成为网红。
而更多Up主,选择了模仿。对象是巫师财经、半佛仙人、冲浪普拉斯等人开创了一类知识性视频的模式。
半佛仙人以表情包与脱口秀类段子文案结合热点品牌或事件进行解说,科普财经知识,相比其他严肃内容UP主,更受到B站用户的欢迎。巫师财经的内容突出强烈的主观判断,财经事件分析,数据引用,不乏有意思的段子和引人入胜的商业故事。

这对于传统的知识分享是一种冲击,不再是单纯地出镜讲解,也不再是知识点灌输,而是娱乐、段子、笑点与干货齐飞。
“如果仔细分析现在成长速度很快的科技、财经类up主,会发现他们和半佛仙人的模式非常相似,已经同质化。”王家认为。
2019年底,巫师财经抄袭事件爆发,也引发了对知识型视频内容专业度的讨论。这其中,最大的悖论是,内容吸引流量和专业性的矛盾。“真正专业的内容,很难获得巨大的流量,因为流量已经套路了,公众需要内容,平台需要招牌。”王家提到。

例如,“互联网怪盗团”的团长裴培是前国金证券分析师,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开始制作视频前,他的公众号运营已经非常成熟,专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然而,在B站上,他做的视频却没有获得很多关注。其中一条视频《拼多多崛起深度复盘》长达30分钟,分析深刻,但观看量没有破万。
正因如此,B站上的知识类账号呈现出巨大的断层。除了头部几个百万大号,第二梯队的粉丝数目也大多集中在50万左右,再往下就更少,很难再有突破。

“相比美妆、美食等大众视频,知识型视频的变现确实有难度。”温义飞也承认。
目前,文字主要的变现方式是软文广告、信息流广告、付费内容、付费咨询、用户打赏等。
B站目前最主要的变现方式依旧是广告,如半佛仙人已经先后为知乎、支付宝制作了视频,虽然植入并不生硬,但依然被一些粉丝诟病。另外,收入也可以来源于用户打赏。
而“头条系”的产品,广告推荐所获得的收益分成会更加明显。这也是西瓜视频给予创作者的重要权益。
王家提到,在知乎上头部知识型创作者可以通过开付费咨询、LIVE、公开课等知识付费,成熟的创作者会开办自己的付费社群,“选择方式很多,但转型视频比较适合需要曝光量,自己本身比较有梗,有网感的创作者。”
转型产业链:B站与西瓜视频较量背后
各大平台对于头部视频创作者的竞争愈演愈烈,仿佛回到2017年直播平台的主播抢夺。
仅在最近一个月,就有两笔重大交易。第一是B站知名up主巫师财经,与B站解约,与西瓜视频签下独家内容合约。第二是B站游戏up主敖厂长的回归,签约金额据传高达4000万。从2011年开始,敖厂长就已经是B站游戏区UP主,2019年敖厂长转战西瓜视频,在B站的更新减少,合约期一年过去,敖厂长再次回归B站。

此前,在B站走红被称作“赶海天团”的渔人阿烽、老四赶海、渔戈兄弟等UP主,集体从B站出走。
财经、科技等知识类内容是近期兴起,又有着优质长尾内容潜质的领域,在后期有巨大的爆发潜质,也成为两家挖掘的焦点。
相比深耕社区的B站,西瓜视频在2019年正式宣布定位PUGC平台后,就开始奋起直追。
据悉,西瓜视频在YouTube、B站等平台大量挖掘创作者。西瓜视频给出的承诺是,创作者入驻平台后,来自粉丝的收益会增加10-20倍,另外也会对接商业化的合作内容。但要求是,70%以上的内容需要在西瓜视频独家发布,排他平台并不包括YouTube,但特别强调了排除B站在内的国内视频平台。
“长视频战场的对垒都是相似的——发掘头部内容。B站和西瓜视频的对垒亦是如此,挖角UP主、重金买版权、办活动,竞争手段的本质不变,底层的商业盈利手段不变,变的只不过是技术演进下的新内容业态。”辰海资本合伙人、A站早期投资人陈悦天评论道。
两家也专注于培养图文作者,鼓励转型。西瓜和B站都在最近推出了图文作者训练营。
半佛仙人自己做起了MCN,和几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杭州棕喜文化。旗下孵化了“牛顿顿顿”等up主,还与部分知乎大V签约。

目前半佛仙人在B站和知乎招募的训练营,每一期都有上百位创作者加盟,他的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的视频拍摄和剪辑方法,还有图文转视频的策划、解说词写作等
近期,温义飞也参与了西瓜视频的创作者训练营。但是他切入的角度不同,着重在帮助图文创作者降低入局门槛。
现在,温义飞的团队总结了一套SOP(标准作业程序),面对不同的创作者,可以在短期内由图文内容,策划生成视频内容,“周期是5天左右,包括选题的角度,策划、拍摄和剪辑指导等。”
如果说半佛仙人等人的成功经验,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那随着更多参与者的入局,知识型图文作者转型可以形成一套模式,寻找合作和商机。
“我们的目标不是做MCN,而是一个图文转型视频的工厂,形成一个模块化、工业化、精细化的平台,从而批量的生产优质视频内容。”温义飞提到。
他最新的合作者是知乎大V法律王瑞恩,帮其出镜讲解美国知名的法律案例。借助王瑞恩本人在知乎的影响力,每一个视频都得到了上千点赞量和十万加的观看数。
最近半个月,“互联网怪盗团”清空了B站视频,把阵地搬到了西瓜视频。视频长度减少为4分钟,在剪辑和文案上又更加精进。但是目前关注人数还停留在百位数。而他的微信账号早已经有数十万粉丝。
对于想要转型的知识类创作者来说,现在是绝佳的时间点。有平台的流量倾斜,也有前人摸索的方法论的帮助,但即使如此,面对陌生的平台,陌生的受众,视频转型之路不一定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