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刘备去世;后果:诸葛亮北伐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前因
刘备去世: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去世,导致蜀汉内部不稳,南中地区出现叛臣。
225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南下,不到一年就平定南中地区雍闿、朱褒、高定掀起的叛乱。
与《三国演义》的记载不同,历史上掀起南中之乱的并不是孟获带领少数民族,而是当地汉族土豪和蜀汉任命的地方官。
诸葛亮南下之时,南中地区四个郡中的三个出现了叛乱。带头造反的是益州郡的汉族土豪雍闿。
两年前,雍闿趁刘备去世的时机,杀掉蜀汉的益州郡太守。新任太守刚到任,又被雍闿绑架了,送到东吴。东吴趁机任命雍闿为太守,挖蜀汉的墙角。
雍闿还欺骗当地的少数民族,说蜀汉要他们进贡黑狗三百只,玛瑙三升,三丈长的斫木三千根。这些东西根本找不到,引起了当地人的愤怒。当地的夷人首领孟获威望很高,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听他的话,所以当地人在孟获的带领下,也加入了雍闿的造反队伍。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孟获
牂牁(zāng kē)郡的郡守朱褒,作为朝廷命官,居然也反叛,不听蜀汉的号令。再加上越嶲(suǐ)郡的豪强高定举兵称王,这下南中局势大乱。
此时,蜀汉夷陵之败尚未恢复,也没来得及和东吴重修旧好,所以诸葛亮开始采取安抚的手段。
朱褒想要谋反的时候,蜀汉的益州从事常房采取措施,杀掉朱褒的手下。朱褒恼羞成怒,诬告常房谋反,杀死常房。诸葛亮并没有治朱褒的罪,反而把常房的儿子诛杀,来安抚朱褒。
但是这种做法只是暂时的。诸葛亮很快派人出使东吴,恢复盟约;又用两年时间整顿朝政,发展经济。225年,诸葛亮兵分三路,开始用军事手段平定叛乱。
诸葛亮的时间地图
东路军由马忠率领,直奔牂牁对付朱褒。朱褒虽然跳得高,但是实力不太行,很快就被马忠消灭了。中路军由李恢率领,准备绕到雍闿和孟获的后方。西路军是主力,诸葛亮亲自带兵,到越嶲郡对付高定。
高定的叛军数量最多,并且准备来个持久战。高定命人修筑墙磊,和诸葛亮军对峙。诸葛亮想等高定的叛军全都聚集起来之后再一举消灭,于是也没有急于进攻。
接着,雍闿和孟获两人带着自己的手下从益州郡赶来。高定的部下把雍闿杀掉,让孟获当主帅,一起对付诸葛亮。
诸葛亮趁他们内部互相搞事的时机,挥军进攻,一举打败了这群乌合之众。高定在战斗中被杀,于是越嶲郡也平定了。只剩下孟获率领的益州郡叛军,仓皇逃窜。
这时李恢已经完成了迂回行动,从南边阻挡住孟获;诸葛亮则从北边追击,在金沙江畔包围了孟获。
面对孟获,诸葛亮没有硬攻,而是采取 “攻心为上”的战术,使孟获投降。传说中的七擒七纵,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但是很难考证究竟存不存在诸葛亮七擒孟获这回事。反正孟获最后是服了,还被诸葛亮带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从地方叛军一步登天,成了中央的人,孟获确实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有意思的是,当地还流传着孟获七擒七纵诸葛亮的故事。

七擒孟获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诸葛亮就平定了南中的叛乱,225年十二月率军回到成都。诸葛亮在南中没有留下大军,也没有空降官员,而是大量启用当地人当官,重新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南中的统治。除了孟获之外,还任命好几位当地人到成都去当官。此后,南中很少出现叛乱,成了蜀汉的大后方。
后果
诸葛亮北伐:稳定后方之后,从228年开始,诸葛亮五次北伐。
结论:诸葛亮迅速平定南中,为以后的北伐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