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一个全球抗疫行动中的失败样本
没能保护好这个国家最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也没能阻止经济的下滑态势,瑞典此次的“佛系”抗疫战略可谓“双输”。

“瑞典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警示。”这是《纽约时报》7月7日的一篇文章标题。

自从新冠肺炎今年3月在欧洲开始大流行以来,瑞典实施的“佛系抗疫”引起了国际关注。当政府允许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受阻碍地生活时,全世界的人都产生了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时间过去了4个月,现实是:瑞典的新冠死亡人数比实行封锁的邻国多了数千人,而且经济状况也没有多好。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瑞典的死亡人数是5526人。考虑到瑞典只有1000万人口,每百万人口的死亡人数令人惊讶,达到了550人。这个数字比疫情严重的美国还高33%,是邻国丹麦的5倍,挪威的10倍,冰岛的18倍。

更糟糕的是,瑞典政府的宽松防疫政策,也没带来更好的经济数据。根据预测,瑞典和丹麦、芬兰的经济今年都将收缩约6%,但瑞典的失业率却高于另外两个邻国。

那么,瑞典到底如何一步步成为全球抗疫行动中的失败样本的?

“建议”多于“命令”

1月31日,在瑞典中部延雪平市的Ryhov医院,一位20多岁的中国大陆女性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这也是瑞典国内首例新冠病例。

参与治疗的医生表示,感染女子1月24日返回瑞典之后,再没有与其他人接触过,因而不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她选择自我隔离的举止堪称典范。”一个月以后,这位女子治愈出院。

自首例新冠病例出现后,瑞典并不惊慌。瑞典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没有采取任何封锁和强制隔离手段,而整个2月相对稳定的疫情似乎也让瑞典政府颇为放心。毕竟截至2月29日,全国也只有12例确诊病例。

但是从3月起,病毒开始快速蔓延。3月5日,瑞典一天就新增42例新冠确诊病例。3月10日,瑞典出现首例本土感染新冠肺炎病例,第二天,瑞典报告首例死亡病例,这也是北欧地区首例死亡病例。截至3月11日,瑞典全境已有500例确诊病例。

但瑞典政府并没打算加强防疫措施,反而在此时宣布:除重症患者和高危人群外,不再进行其他病毒检测和统计。此举一出,瑞典立刻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为此时的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

当时,位于“疫情震中”的意大利已于3月10日正式宣布“全境封锁”。此后,西班牙、法国、德国先后颁布了全国的封锁令,就连动作最慢的英国也自3月23日起进入全国封城抗疫状态。

瑞典的邻国也陆续出台严控措施。冰岛在3月6日起就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3月13日关闭了大学和中学;挪威3月12日宣布教育机构关闭,多项活动和业务停止;丹麦也在3月中旬宣布封国措施,关闭学校和餐馆;芬兰则是从3月19日起关闭国境。

相比之下,瑞典采取的抗疫政策完全可以用“佛系”来形容。

疫情蔓延期间,瑞典保持了边境开放,餐馆、酒吧、体育馆、瑜伽馆、健身房和理发店等人员密集场所照常营业,商店和工厂也没有停业,对公共交通和当地公园的游园活动没有限制。虽然大学及面向16岁以上学生的学校已停课,但幼儿园和中、小学仍然上课,只有博物馆等少数公共场所关闭。同时,卫生防疫机构也没有建立检测和追踪系统。

4月下旬,斯德哥尔摩居民在野餐

禁令也不是没有,比如50人以上的聚会就被明令禁止,从4月1日起,民众不可以去养老院,体育赛事也全部取消。另外政府也确实希望人们待在家里,只不过他们没有出台禁令,仅仅是 “建议”人们尽可能在家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在公共场合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瑞典为什么非要“佛系抗疫”呢?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此次抗疫过程中,很多国家都由国家领导人亲自出面,宣布政策,安抚民众,但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Kjell Stefan Löfven)却很少公开发表跟疫情相关的指导意见。

这跟瑞典的政治文化相关。瑞典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小政府”的管理思想根深蒂固,首相的存在感本来就不高。对于勒文来说,他的执政风格更倾向于做支持型,而非控制型的工作,再加上勒文2018年大选时优势微弱,2019年组建联合政府后更是被公认为瑞典在二战后第三弱势的首相。

瑞典现任首相斯特凡·勒文(Kjell Stefan Löfven)

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情形,都让勒文明白,疫情来临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在大部分瑞典人心中,对自我的定位也是冷静,是克制。哥德堡市议员,同时也是瑞典反对党基督教民主党成员Elisabet Lann就表示, “我们不喜欢因为感性而失去理性,我们也不愿因恐惧而做出非理性的事。在我们眼中,其他国家总是很冲动。”

瑞典跟别的国家确实不同,整个国家的运行不是靠各个部委,而是由370个半自治的国家公共机构来承担。这次抗疫也是由瑞典国家公共卫生局来承担,而宪法又明确规定,部长不可干涉公共机构的运行,所以整个抗疫过程中,国家公共卫生局的话语权非常大。

瑞典国家公共卫生局将制定国家防疫政策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而该局的实际话事人就是首席流行病学家安德斯·泰格内尔,这次瑞典“佛系防疫”政策的来源,正是出自泰格内尔。

今年64岁的泰格内尔曾长期在瑞典传染病研究所任职,2013年后入职公共卫生局。作为一位主攻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医学专家,泰格内尔曾在1995年埃博拉病毒爆发时赶赴扎伊尔,2009年HINI猪流感肆虐欧洲时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泰格内尔的防疫战略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不封锁”、“延缓”、“群体免疫”等。

在这位流行病学专家看来,欧洲诸国所采取的对内封城,对外封国境的行为毫无科学依据:

安德斯·泰格内尔(Anders Tegnel)已成为瑞典抗疫的国家象征

“一切都变得如此政治化。关闭边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09年(猪流感)大流行期间,我们进行了许多这样的讨论,当时全球专家之间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关闭边境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奏效。”泰格内尔3月在回应瑞典为何没有采取封闭国境的举措时做出了如上表述。

泰格内尔还指出,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证据表明,严厉封锁可以能在较长的时间区间内降低死亡率。

不过,在“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一词饱受非议的3月,泰格内尔也不敢公开使用这个词,但他所描绘的抗疫图景其实与“群体免疫”并无二致。

泰格内尔认为,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政府能做的只有延缓病毒传播的脚步。同时,只要能保持医疗系统不超出负荷,配合政府少量的禁制性政策,瑞典就有望在6月左右让40%至60%民众产生抗体,使病毒难以传播。如此一来,瑞典虽然会承受疫情初期较严重却在控制之内的冲击,最后却能在疫苗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先行达至全民免疫。

正是基于“延缓病毒传播”与“实现群体免疫”这两个目的,泰格内尔代表的国家公共卫生局出台的是相对宽松的防疫政策:一方面提出限制措施,不让病毒造成大面积死亡;一方面允许病毒传播,并通过速度较慢的传播形式让民众逐步“习得”抗体。

可结果真是如他们预想的那样吗?

为什么死亡率还那么高?

既然瑞典的“佛系”抗疫战略有科学依据,那为什么瑞典的新冠致死率还是这么高?

首当其冲的原因在于,与封锁政策存在的潜在问题一样,这种“佛系”抗疫战略,达成“群体免疫”的可行性也同样缺乏科学依据。

4月29日,瑞典公共卫生局发布的一项建模研究估计,斯德哥尔摩有超过50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占总人口的20%至25%。但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次抗体测试结果显示,在斯德哥尔摩只有7.3%的人产生了抗体,这离40%民众拥有抗体的群体免疫的“低门槛”甚为遥远。

另据一项6月2日公布的研究,瑞典全国目前在20岁至65岁的年龄层中,只有7%有新冠病毒抗体。虽然有关比例在斯德哥尔摩稍高,但这依然离群体免疫的目标相去甚远。

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也不知道人们从COVID-19恢复后,究竟会获得什么样的免疫力。

纽约市西奈山伊坎医学院最近发现,在1300名被感染的患者样本中,超过99%最终产生了抗体。虽然这个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病毒学家和免疫学家琳达·赛义夫(Linda Saif)指出,这些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尚不确定。

换句话说,瑞典人所信赖的“科学依据”本身也缺乏“科学依据”。减缓病毒传播速度,达成群体免疫这一设想本身就具有赌博和实验的色彩。

在“群体免疫”未达理想目标的情况下,每百万人口550人的致死率就显得格外刺眼。高死亡率甚至让曾经宣称不在意疫情最初几个月死亡人数的泰格内尔都被迫承认,“死亡人数的确太高了。”

斯德哥尔摩的救护人员

6月3日在接受瑞典国家电视台采访时,他坦言,如果他在今年3月就掌握了现有的信息,他可能会支持某些部门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瑞典此次抗疫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没保护好老年人。截止到6月1日,瑞典全国死亡病例4500例,其中有2036名70岁及以上老人死在了养老院,还有1062位在家中接受专业护理的老年人离世。老年人死亡占比竟然超过了三分之二。

不无讽刺的是,泰格内尔抗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保护老年人。公共卫生局对社会大众提出的包括减少出行、在家办公、保持社交距离等要求都只是“建议”,但对老年人群体,该机构明确规定,养老院的人员流动必须严格限制,同时还向养老院发布健康、安全和卫生方面的建议。这些措施为的就是保障老年人免于暴露在病毒活跃的环境中。

然而泰格内尔没有注意到的是,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本来就小,养老院里出入最多的其实是老人家属和护工。如果不对护工进行全方位的防疫培训,没有加强对他们的病毒检测和追踪,又没有严格限制外来访客的话,躲在养老院里的老人遭遇病毒侵袭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了。

哥德堡东部养老机构的负责人Inger Bomark在谈到瑞典为何养老院死亡人数如此之高时解释道:

“很多养老院为了节省开支,开掉了超过六成的正式员工,换成了人力成本更低的临时工。但他们通常资质不高、语言能力差,还通常在几个不同的病房或养老院工作。这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瑞典自由撰稿人卡尔-约翰·卡尔森直言,这次疫情暴露出的事实是,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正在放弃其主要使命——保护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也正因为此,他认为公共卫生局所推出的“佛系”抗疫政策是“完全失败了”。

经济上的挫折

瑞典抗疫战略还有一点被人诟病,在不封锁国家的前提下,经济损失依然很大。

欧盟委员会在5月做过一项预测,今年瑞典、丹麦和芬兰的经济均将收缩约6%,但瑞典的失业率预计将高于其两个邻国,且增速也会更快。瑞典央行的预测更为悲观,他们预计瑞典GDP将萎缩7%至10%,失业率将在9%至10.4%之间。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首先是因为瑞典确实有很多民众,认真执行了政府提出的保持社交距离的建议,这让餐馆等零售业很难赚到钱。不过,让瑞典经济受挫的核心原因,却是全球供应链的断裂对该国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冲击。

瑞典是经济高度外向型的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为80%左右,出口利润占GDP 的45%左右。该国的优势部门是技术集约度较高的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沃尔沃汽车、萨博汽车及武器、爱立信、伊莱克斯电器、宜家家具都是知名国际品牌。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而在疫情期间,由于世界上大多数政府都执行了不同程度的封锁政策,暂停了经济活动,这就使全球供应链出现了断裂。瑞典卡车制造商沃尔沃集团和汽车制造商沃尔沃汽车均被迫停产数周,原因就是零部件短缺和欧洲其他地区供应链出现困难。

停产还带来了失业。沃尔沃卡车疫情期间已经裁掉了4000多人。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霍坎·萨穆埃尔松(Hakan Samuelsson)表示,该公司5月份在欧洲的销量下降了50%。

对于瑞典经济遭遇的挫折,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高级欧洲经济学家戴维·奥克斯利(David Oxley)评价道,“当世界其他地区都在采取一致行动时,你选择相反的方向能带来的好处十分有限。”

事实上,采取“一致行动”的北欧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情况反而还要比瑞典好。

挪威不仅迅速实施了积极的封锁,但是,在病毒减缓和政府加大测试力度的情况下提早放松了封锁,现在预计经济会更快好转。挪威中央银行预测,不包括动荡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挪威大陆的经济今年将收缩3.9%,这比封锁期间预计的5.5%的降幅有了明显改善。

丹麦的情况也不错。虽然丹麦央行预计,该国经济今年将萎缩4.1%,失业率也从3月的4.1%微升至5月的5.6%,但仍好于瑞典。

解封后的哥本哈根餐馆

当然,瑞典的“佛系抗疫”也不是对经济一点好处都没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评估显示,与邻国相比,瑞典将今年头三个月的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不过随着疫情席卷全球经济,以及瑞典消费者自愿减少购物,这种影响也已基本消退了。

进入7月,瑞典的苦日子似乎熬出了头。7月10日的新增确诊病例仅为163人,是自3月22日以来的最好数据,当日也没有新增死亡病例。更早一些,从6月30日至7月6日的一星期内,官方记录的死亡人数有6天不超过5人。

专家认为,数字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夏季的到来,办公室里的人越来越少,更多人选择外出度假,使客观上社交距离越来越远等。

事实上,在死亡率高,经济活动又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瑞典政府的抗疫政策已经备受国内批评。

7月2日,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迫于反对派的压力,已经正式启动了针对抗疫战略实行效果的调查。

调查委员会将由医学专家、伦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并由瑞典最高行政法院前院长马茨·梅林(Mats Melin)领导。该组织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份关于新冠病毒在养老院传播的第一份报告,明年发布一份中期研究报告,并在下届大选之前、于2022年初发布一份最终的完整报告。

“这场危机凸显了我们社会的缺陷。”首相勒文说,“现在的问题不是瑞典是否应该改变,而是究竟该作何改变。”

参考资料:

Sweden Has Become the World’s Cautionary Tale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7/business/sweden-economy-coronavirus.html

In the Coronavirus Fight in Scandinavia, Sweden Stands Apart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28/world/europe/sweden-coronavirus.html

Sweden's coronavirus death toll is now approaching zero, but experts are warning others not to hail it as a success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sweden-coronavirus-cases-deaths-fall-not-mean-lockdown-plan-worked-2020-7

Sweden’s Coronavirus Failure Started Long Before the Pandemic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6/23/sweden-coronavirus-failure-anders-tegnell-started-long-before-the-pandemic/

Sweden Is Open for Business During Its Coronavirus Outbreak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3/24/sweden-coronavirus-open-for-business/

Sweden snubbed as Norway and Denmark open borders

https://www.ft.com/content/7f2d8969-4ed1-4095-b995-28915d68517d

Sweden unlikely to feel economic benefit of no-lockdown approach

https://www.ft.com/content/93105160-dcb4-4721-9e58-a7b262cd4b6e

Sweden launches inquiry into coronavirus handling

https://www.ft.com/content/3c648a1e-f5ad-40c5-b2ac-fad16de23c4c

Coronavirus: Sweden starts to debate its public health experiment

https://www.ft.com/content/7ecd5ded-9b90-4052-b849-0e153f701e1f

A very Swedish sort of failure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8170/en?ccode=LanguageSwitch&archive

阅读数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