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图澄:宗教与政治的联姻
前因:永嘉之乱;后果:石勒遵奉佛教。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永嘉之乱:西晋永嘉年间,刘渊率军攻陷西晋都城洛阳,大肆抢掠杀戮,俘掳晋怀帝和众多王公大臣。

330年,后赵皇帝石勒,封高僧佛图澄为“大和尚”,让他成为了地位高于百官的佛教领袖,佛图澄利用这样的身份推广佛教。

佛图澄结识石勒是郭黑略牵的线。

郭黑略是最早和石勒一起打天下的“十八骑”之一,他告诉石勒他能在战场上屡屡获胜,是因为受到高僧佛图澄指导,后来他还拜佛图澄为师。石勒也对佛图澄产生了兴趣。

于是在郭黑略的引荐下,石勒见到了佛图澄。312年,在葛陂(位于今河南新蔡以北)忙着准备攻打建业的石勒,在军营中观看了一次神奇的“法术”——佛图澄在诵读咒语后,装满水的容器中凭空生出了一朵光彩夺目的青色莲花。

石勒听佛图澄讲佛法

一番演示之后,石勒决定将佛图澄留在军中辅佐自己。

而对于佛图澄来说,这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他精心展示“法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佛教的兴趣。几年前他来到洛阳就开始尝试传播佛教。但他还没站稳脚跟就碰上了永嘉之乱。百姓久经战乱,死伤无数,其中还包括很多佛门弟子。

战乱中,石勒在葛陂的屠杀行为引起了佛图澄的关注。他来到石勒军中,就是为了制止他们的杀戮。郭黑略原本对佛法有一点兴趣,于是就接待了他。佛图澄在被郭黑略引荐给石勒之后,才有了“水中生莲花”那神奇的一幕。

在石勒被“法术”所折服后,佛图澄马上向他进言,劝他减少杀戮,那样才能成就霸业。

佛图澄不仅精通“法术”,还精通人心。他明白眼前的这位将军有雄踞中原的野心,所以才劝他从长远考虑,不要因为杀戮而失去民心。果然,佛图澄的建议很快就被石勒采纳了,被抓到石勒军中原本要被处死的人,大多数都被释放了。

不过,佛图澄的目的不仅仅是让石勒减少杀戮。乱世当中,杀人的将军不只是石勒一个。佛图澄偏偏来到了石勒军中,是因为他能够慧眼识人。他意识到石勒能够在群雄割据的时代最终胜出,而且能帮他实现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在中原地区宣传佛教。

位于河南浚县的大伾山石佛,相传是石勒听从佛图澄用石佛镇压黄河水患的建议而建造的

佛图澄为石勒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不仅为石勒的军事行动出谋划策。石勒在行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佛图澄观察到当地汉人对胡人的敌意,让石勒提前做好了防范。果然,当地人在半夜袭击了石勒军营。由于石勒事先已做好部署,袭击很快被平息下去。

佛图澄还和弟子们在石勒主政的河北一带,四处巡诊,为伤病的士兵和百姓治疗,吸引了很多人皈依佛教。石勒自然乐于见到这样的场景,在佛图澄的领导下,佛教促进了石勒势力的壮大和统治的稳固。

石勒的地盘逐渐扩大,后来吞并了并州(今山西省大部、内蒙古部分地区),佛教也在并州地区迅速发展。作为回报,石勒开始帮助佛图澄建造寺庙,宣传佛教。在石勒和石虎统治时期,佛图澄在后赵共建立了893所寺庙。

319年,石勒自称赵王,建立了后赵政权,与前赵刘曜形成对峙局面。328年,刘曜亲率大军进攻后赵,击败了石勒的侄子石虎,兵锋直指洛阳。石勒想率军亲征,但是遭到群臣反对。石勒只好去询问佛图澄。

由佛图澄建造的红螺寺,被后世认为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

佛图澄不仅赞成石勒亲征,而且还预测说石勒亲征能够活捉刘曜。后来的战事发展,果然就和佛图澄预测的那样,石勒俘虏了刘曜,灭亡了前赵。在后赵政权生死存亡的关头,正是佛图澄力排众议,石勒才得以灭亡前赵。第二年,石勒称帝后,尊称佛图澄为“大和尚”,军国大事都会提前询问佛图澄。

公元348年,佛图澄在邺城的邺宫寺圆寂,他的弟子们继续宣传佛教。借助君主和上层人物的权势,佛教在当时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后果

石勒遵奉佛教:石勒在后赵大力推广佛教,促进了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

结论:佛图澄在后赵传播佛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得到君主支持的宗教传播。君主借助佛教加强统治,缓解阶级和民族矛盾;而佛教借助君主增强影响了、扩大了宣传范围。

阅读数 4.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