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北伐:仓促出战受重创
前因:1. 北魏南侵, 2. 北魏征柔然, 3.元嘉之治;后果:宋文帝之死。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北魏南侵:北魏趁刘裕去世南下侵占刘宋大片土地。

北魏征柔然:北魏与北方柔然的战争,导致北魏无法全力南下对付刘宋,给了刘宋北伐的机会。

元嘉之治:元嘉年间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国力,使刘宋有能力北伐。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命开国将领到彦之为主将,率军首次北伐,意欲收复被北魏占领的河南失地。

刘义隆在位三十年躬勤政事,提倡节俭,大力发展经济,把汉代还是蛮荒之地的江南变成膏腴之地,稻米产量压倒北方。在元嘉二十七年之前,他统治下的江南国力达至鼎盛,被称为元嘉之治,为六朝治世之典范。

但刘义隆的野心不只是缔造一个太平盛世,而是要像他父亲刘裕一样,收复中原。

刘宋版图示意

元嘉三年,刘义隆消灭了权臣势力后,便把北伐北魏提上日程。

在北魏打破柔然后,刘义隆便与匈奴夏国皇帝赫连定联合,意图南北夹击一起打北魏。

前朝大将檀道济既是开国元勋,又屡立战功,多次与北魏军交锋并取得胜利。但他曾经参与废杀宋武帝刘义真,为人猜忌的刘义隆并不信任他。因此,曾打过卢循又长期在荆州做将军的到彦之便被刘义隆视为嫡系,在北伐中被任为主将。

第一次北伐出征后,宋军顺利地一路自淮河进入黄河水道。北魏拓跋焘先是按兵不动,让刘宋军队没费什么周折就取得了洛阳、虎牢关、滑台等军事重镇。

拓跋焘见刘宋军队并没有要北渡黄河的意思,因此决定先攻打胡夏老家平凉,逼迫联军中的赫连定回师救援。果然,赫连定闻风回朝,在中途被打败,逃亡天水,北魏军重新夺回关中,南北夹击之势解除,此时开始对宋军出击。

拓跋焘像

北魏迅速集结的强大兵力和匈奴夏国的不堪一击让刘义隆措手不及,守在滑台的到彦之以自己眼疾发作为借口,私自决定撤兵滑台。刘义隆逮捕了到彦之,无奈之下派檀道济立即支援,但宋军主力未战先退,已经人心涣散。

不出数月,滑台失守,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檀道济带着援军由清水支援。

面对漫山遍野前来包围的北魏军,檀道济十分冷静,当时北魏接到投降士兵的报告说刘宋守兵无粮,深夜潜入刘宋兵营探听虚实。檀道济命令士兵用沙充当大米称量并大声唱筹来迷惑北魏间谍,诈得魏军不敢包围进攻,从容不迫地带宋军安全回师。

檀道济像

第一次北伐后,宋魏两国在二十年内互通使节,没有发生大战事,南朝宋国内大致安定。宋文帝见国力、军力都恢复地差不多了,元嘉二十七年下令再次北伐。

然而此时,令北魏军闻风丧胆的大将檀道济已经因刘义隆的猜忌被全家诛杀,宋军已经难以和魏军抗衡。第二次北伐开始后,宋军久攻滑台攻不下来,黄河防线涣散,防御工事有名无实,以失败告终。这次北伐对江北各地造成极大破坏,江南人民也生活在恐惧震荡中,久久不能平复。

元嘉二十九年,北魏太武帝被杀,宋文帝得知北魏政变一事,看到有机可乘,便图谋再次北伐。但是,即便北魏内部政权不稳,宋军此次进攻仍是无功而返。

第二年,刚经历了第三次北伐大败的宋文帝刘义隆在寝宫办公,太子刘劭与谋逆兵士提刀闯入,刘义隆在太子谋反中被杀死,元嘉盛世至此彻底结束。

后果

宋文帝之死:名噪一时的“元嘉盛世”终结。

结论:

刘宋主动出击的三次北伐主要目标是为收复河南失土,然而三次都以失败告终,耗费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对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宋文帝去世后宋更陷入内斗混乱中,北魏渐取得军事上的优势,逐步夺取宋的北方领土。

阅读数 3.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