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勃勃建胡夏:迷人的反派角色
前因:刘卫辰之死;后果:胡夏灭亡。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前因

刘卫辰之死:391年,刘卫辰率军攻打北魏,兵败被杀,赫连勃勃逃亡。

407年,赫连勃勃背叛后秦,占据陕北地区,自立为天王、大单于,立国号为夏,史称“胡夏”。

赫连勃勃是匈奴人,本姓刘,父亲叫刘卫辰。刘卫辰被北魏军杀掉后,赫连勃勃就带人逃跑,投奔鲜卑叱干部。

赫连勃勃身高八尺五寸,身强体壮,而且智商高,能言善辩,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简直是文武双全,把叱干部首领的侄子叱干阿利迷倒了。叱干部首领想把赫连勃勃送给北魏,叱干阿利就前去求情。但是首领还是决定要把赫连勃勃送走,于是叱干阿利干脆带人半路劫走赫连勃勃,一起投奔后秦去了。

在后秦,赫连勃勃又迷倒一个大官——高平公没奕于。没奕于干脆把女儿嫁给赫连勃勃。借着岳父的东风,赫连勃勃逐渐越爬越高,很快就被后秦皇帝姚兴发现。姚兴和叱干阿利、没奕于一样没出息,也被赫连勃勃迷倒了。赫连勃勃被任命为骁骑将军、奉车都尉,一举进入后秦最高决策层。

姚兴的弟弟姚邕是个明眼人,看出来赫连勃勃这个人有野心,就劝姚兴不要过于重用赫连勃勃。但是姚兴不听,不断给赫连勃勃加官进爵。赫连勃勃趁机积攒自己的势力,准备有朝一日单飞。

赫连勃勃

406年,傻乎乎的后秦皇帝姚兴又给了赫连勃勃两万多人,让他镇守朔方。赫连勃勃觉得时机已到,先是没收了一个鲜卑部落献给姚兴的八千匹马,又率领三万人攻杀自己的岳父没奕于,兼并了没奕于的下属。

407年,赫连勃勃公然背叛后秦,自立为天王、大单于,立国号为夏。为什么叫夏呢,因为传说匈奴是夏启的后代。这个政权后来被称为胡夏或者赫连夏。之后,赫连勃勃认为自己在后秦的国土上独立,立国未稳,不应当先定都城,而是先搞自己擅长的流动作战,向南不断侵犯后秦。姚兴此时也醒悟了,说我怎么就不听弟弟姚邕的话呢?

至此,被赫连勃勃迷倒的三个人,一个虽然死心塌地跟着赫连勃勃,可自己的部落却被灭了;一个自己被赫连勃勃杀掉,部众被兼并;还有一个被赫连勃勃背叛,还不断被他打。赫连勃勃此人的作风可见一斑。

虽说人品差,但是能力强啊,赫连勃勃确实能打,向西把南凉打得大败,抢到好几万人口和好几十万牲畜;又不断蚕食后秦的领土,几乎每次都能打赢,连续歼灭后秦军队,夺取后秦的人口物资,很多后秦大将投降。

到了413年,赫连勃勃觉得自己力量已经足够,于是宣布大赦,征发十万人,新建一座都城。

统万城遗址

他说:“我要一统天下万邦,所以都城要叫统万城。”负责筑城的正是叱干阿利。叱干阿利和赫连勃勃是一路人,他命令民夫用蒸熟的土来筑城,城墙必须格外坚硬,假如能用铁锥刺进一寸,就要杀掉筑这段城墙的工匠。

在这种残酷的逼迫下,统万城的城墙硬到可以磨刀。之后赫连勃勃给四个城门起名字,南门叫朝宋门,东门叫招魏门,西门叫服凉门,西门叫平朔门,也是要一统天下的意思。建立新城做首都还不够,赫连勃勃就是这时候把姓从“刘”改成“赫连”,意思是显赫到和上天连在一起,要永享富贵。

对其他工匠和大臣,赫连勃勃也十分残忍,比如兵器制作好之后,用箭来射甲胄,没射透就杀制箭的工匠,射透就杀制甲胄的工匠,反正总得杀一个。赫连勃勃身边总是备着刀剑,看那个大臣不顺眼,就杀掉;敢看赫连勃勃的戳瞎眼睛,乱笑的割嘴,敢进谏的先割舌头再杀。这样的暴君却幻想着一统天下永享富贵,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赫连勃勃的时间地图

之后,赫连勃勃对外战争接连胜利,一路攻占长安,然后在长安灞上称帝,但是仍然以统万城为首都。425年赫连勃勃死,儿子赫连昌继位。427年,统万城被北魏攻破。428年赫连昌被北魏俘虏,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帅残部逃到平凉。

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俘虏,送给北魏,胡夏彻底灭亡。

后果

胡夏灭亡:427年统万城被北魏攻破,431年胡夏残部被吐谷浑攻灭。

结论:赫连勃勃的胡夏政权促进匈奴和其他民族的融合,也促进了北方重归一统的进程。

阅读数 4.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