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建南梁:篡位称帝
前因:萧懿被冤杀;后果:萧衍改革。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萧懿被冤杀:公元500年,南齐东昏侯萧宝卷萧衍之兄萧懿,导致萧衍决心废掉萧宝卷。

公元501年(中兴元年)十二月,南齐大司马萧衍发兵攻占南齐都城建康(今南京),第二年接受齐和帝禅让,建立南梁,称梁武帝。

萧衍出身皇亲,他的父亲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为南齐建国立过大功。萧衍从小博学,名列南齐知名文学家集团“竟陵八友”之一,刚出仕就担任了南齐开国功臣王俭的幕僚。王俭非常器重萧衍,评价说他三十岁不到就能任侍中之位,今后一定贵不可言。

竟陵八友示意

南齐的第二位皇帝去世后,皇太孙萧昭业即位,由掌权大臣萧鸾辅政。然而,萧昭业只贪图享乐,不理政务。萧鸾打算造反。萧衍建议萧鸾废萧昭业、另立15岁的萧昭文为帝,以保证大权在握。

萧鸾就按照萧衍的建议,成功废帝,并在三个月后再废新帝,篡位称帝。为记萧衍的谋划之功,萧鸾将他提拔为黄门侍郎,萧衍地位显赫。

那么,萧衍为什么决定起兵叛乱呢?

萧鸾在位没几年就病死了,他儿子萧宝卷即位。萧宝卷为人暴虐,动辄残杀大臣,朝野上下一片恐慌,人心涣散。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梁武帝的时间地图

萧衍的兄长、豫州刺史萧懿原本是为南齐朝廷平定叛乱的一位得力干将,结果被小人诬告谋反,被萧宝卷不分青红皂白地赐死了。之后,萧衍便开始积极招兵,暗中准备推翻萧宝卷的统治。

萧衍派人在襄阳砍伐竹木,将它们沉到檀溪湖底藏起来。直到一年后襄阳举兵时,他派人去湖中打捞起事先准备好的竹木,召集大量工匠迅速打造战船用来造反。

这一做法就是被后世称道的“伐竹沉木”的典故。

公元501年(中兴元年),准备就绪的萧衍领兵攻打郢城(今湖北武昌城),直逼都城建康。当年十二月,萧衍大军围城建康,萧宝卷的将军王珍国和萧衍暗通款曲后打开城门,萧衍大军直入都城后废了萧宝卷的帝位,王珍国随后诛杀了萧宝卷。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梁武帝的时间地图

废帝后,萧衍拥戴其弟萧宝融在江陵称帝,是为齐和帝。同时,萧衍升任大司马,掌管内外军国大事,大权在握以外,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一如当初的曹操。

第二年,同为竟陵八友之一的沈约拜见萧衍,劝他篡位称帝。沈约对他说,全天下现在都知道南齐王朝将亡了,既然天意和人心都在你萧衍手中握着,王业几乎已成,你还犹豫什么呢?萧衍果然动心了。

在萧衍授意下,沈约协同竟陵八友之一的范云,一边联系朝中大臣共同谋划逼迫萧宝融禅位,另一边利用民间迷信制造大量舆论,称萧衍应该称帝。

多次假意谦让之后,萧衍“勉强”接收众人推举,同意接收帝位。

同时,萧衍接废帝萧宝卷之母王宝明回建康,以太后之名令齐和帝萧宝融禅位给萧衍。中兴二年(502年),四月初八,萧衍正式登坛接受百官跪拜朝贺,建立梁朝。

即位后第二天,萧衍即赐死萧宝融,令其吞金自杀。年仅十五岁的萧宝融十分淡定,说何必要浪费黄金呢。于是取酒自饮,喝得不省人事之后,萧宝融在昏迷中被扼杀。至此南齐灭亡。

后果

萧衍改革:从公元502年开始,萧衍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使南梁政治安定经济复苏。

结论:

萧衍建立梁朝后,江南结束了频繁的战乱,进入了一段较为太平的岁月。即位后,萧衍厉行俭约,令南梁前期国势颇盛。然而,他的雄心壮志与日俱增,开始扩张被北朝挤压的生存空间,之后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北伐行动。

阅读数 3.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