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邯郸之战;后果:蕞(zuì)之战。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邯郸之战:公元前257年,秦国在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与赵、魏、楚联军展开了一场城池攻守作战,结果秦国惨败。在赵国当人质的王孙异人得到商人吕不韦的帮助,顺利逃回秦国,登基为王。
公元前249年,卫国商人出身的吕不韦终于辅佐秦公子异人顺利登上王位,成为秦庄襄王。作为最大的功臣,吕不韦也被任命为秦国丞相,封为文信侯,得到了河南洛阳十万户的封邑。
继商鞅、张仪、魏冉、范雎之后,吕不韦成为另一个推动秦国统一大业的丞相。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吕不韦出身于商家,他的相秦之旅带有明显的“重利”特征。

十几年前,富豪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邂逅了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孙异人。吕不韦以一个商人的眼光看到了异人身上的投资价值。一直以来,吕不韦都因为商人这个身份备受歧视,因为在那个时代,商人处于“士农工商”社会划分的最底层。
为了提升家族地位,吕不韦回家就劝父亲资助这位年轻人。他的理由是,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因为立一国君主,那获利要比贩卖珠玉多出无数倍。这也就是典故“奇货可居”的由来。
那么此时,秦王孙异人的处境又是怎样的呢?身为父亲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异人被送来赵国作人质。不仅生活窘迫,连出行的车马都用不起,更饱受赵人的欺凌。
于是,异人只得放下王孙的自尊,接受了商人吕不韦五百金的资助,作为他在赵国结交宾客之用。
但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吕不韦投资的是前途不明的王孙。为了将异人送上王位,不至于血本无归,吕不韦亲身游说秦国,寻找他们在秦王室里的靠山。
吕不韦凭借敏锐的商人眼光,选中了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面对吕不韦这个赵国来的无名之辈,华阳夫人自然不屑一顾。可这时吕不韦竟然说:“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夫人膝下无子,一旦年老色衰,大王的宠爱也就会慢慢减少的。此话一出,华阳夫人气得要斩了吕不韦。

吕不韦急忙解释道,夫人身边如果有一养子继承王位,再不会失势。吕不韦更是耍了一点小计谋,他了解到华阳夫人是楚人,就让异人穿上楚国服饰,亲自来拜见华阳夫人,表明自己一直把华阳夫人当作母亲看待。
就这样,吕不韦帮助异人得到了秦王室最有力的支持者。
不仅如此,吕不韦更是将自己的姬妾赵姬献给了公子异人。赵姬后来诞生一子,即为秦始皇嬴政。

吕不韦一路的风险投资让他终于走上权力巅峰。异人继位三年不到就去世了,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而吕不韦被尊为仲父,纵横秦国朝堂,成为拥有泼天富贵的权相。
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形成。当嬴政21岁亲政之后,秦王与仲父之间的矛盾就逐渐被激化。
终于,一场让吕不韦身陷囹圄的祸乱在公元前238年发生了。这天,秦王嬴政听说太后的一个男宠嫪毐(lào ǎi)喝醉酒之后,声称自己是秦王的“假父”。愤怒的嬴政当下命人调查虚实,这才发现这个身份为宦官的嫪毐并不是阉人。他竟然是丞相吕不韦弄权,送进宫来的。
嫪毐发现东窗事发,情急之下盗取太后的印玺,要调动宫廷侍卫谋反。秦王即刻发动咸阳军队,平了这场祸乱。嫪毐被夷三族,本人则五马分尸。
被秦王视为祸乱魁首的仲父吕不韦,最终被逼喝下酖酒而死。
后果
蕞(zuì)之战:吕不韦被秦庄襄王任命为丞相之后,于公元前241年,亲自率军在临近秦都咸阳的蕞(今陕西临潼)地,击败了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的攻击,最终打破五国合纵伐秦的计划。
结论:吕不韦从经商到权相,一路以商人的敏锐目光,不仅成就了自己,更助力秦国的统一大业,最终在中央集权的大趋势下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