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我们想与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名画《蒙娜丽莎》近距离接触是不可能的。然而,一个世纪前它的安保措施可并不是这样的,1911年8月21日,有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将这幅画成功偷走,震惊了所有人......
《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声名、荣誉,及其普遍性,几乎把达芬奇的其他杰作都掩蔽了。
——傅雷

1913年11月 ,文森佐·佩鲁贾藏在自己的出租屋中,他拿出纸笔,写下了一封署名为“雷昂纳多”的信,信中写道:“《蒙娜丽莎》的真品在我手中,要价五十万里拉。”
他所提到的《蒙娜丽莎》,正是那件卢浮宫被盗两年之久的达·芬奇原作。
这封信随后便被寄到佛罗伦萨古董商阿尔弗雷多·格里手中,至此,艺术界最大的盗窃案即将落下帷幕。

蒙娜丽莎,她不见了!
关于《蒙娜丽莎》被盗,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1911年8月21日,周一,卢浮宫依例闭馆。修缮部主任皮盖在各处巡查时,《蒙娜丽莎》还挂在墙上。
次日一早,博物馆照常开放。画家路易·贝鲁发现,墙上原本展示《蒙娜丽莎》的地方现在不见其踪影。在当时,这幅画还只是一幅普通的展品,被安放在提香和科雷乔的画作中间,但现在只剩四颗铁钉,叫人看了格外地不习惯。
他找到警卫报告,警卫以为肯定又是哪个摄影师拍完照,忘记把画送回原处——当年博物馆管理制度松懈,经常有摄影师把画拿到室外拍照,所以管理人员并没有在意。
但为了回答路易·贝鲁,他还是向摄影师确定画作去向,这才知道《蒙娜丽莎》是真的丢了!

当警察赶到现场时,已是午时之后了。全体警察手忙脚乱,他们全力排查了保安、画家,甚至来馆内打工的各种工人,却没能查到一点线索。
一时间,舆论铺天盖地。巴黎街道的小道消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美国神秘富豪雇人所为,有的说是意大利暗下黑手,还有的说这是当时的著名大盗、人称“黑道拿破仑”的亚当·沃斯蓄谋已久的一次行动。
总之,原本没那么出名的画作,却在几天内得到相比于以往数百倍的关注度。各家报刊争相报道,数十家机构开出丰厚的悬赏条件。
然而,人们越是热切地关心案件的发展,巴黎警察们就越是焦头烂额——他们对此盗窃案毫无头绪。案件就如蒙娜丽莎本人的微笑一般,神秘莫测。

毕加索,是你偷了《蒙娜丽莎》吧?
不久后,一个线索很快找上门来。一位盗卖艺术品为生的小偷联系报社,并宣称此事是他所为,并大肆讥笑了巴黎警察的无能。
焦头烂额的警方立刻从这条线索入手,不过,这次没抓到那个对警察冷嘲热讽的艺术小偷,却抓到了一个曾在小偷这购买过赃物的艺术精英——大诗人阿波利奈尔。
阿波利奈尔曾从这名艺术小偷那里购买过从卢浮宫中偷出来的一尊雕像,他又把这尊雕像转手卖给了其他人。警方立刻逮捕了阿波利奈尔,并继续从这里顺藤摸瓜。
不查不知道,原来,当初从阿波利奈尔这里买走雕像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另一位艺术大师——毕加索。

这下可好,警方气冲冲地找向毕加索,心想这件事还能牵扯出多少艺术家来,没想到的是,毕加索为了避免自己被牵连,竟然声称与阿波利奈尔素不相识。
警察可管不了那么多,依旧把毕加索抓了起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仍没查出两人和被盗的《蒙娜丽莎》有任何关系,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把他们都放了,并且宣布那名艺术小偷的话语完全是无稽之谈,只是想博眼球的行为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后的时间里,阿波利奈尔和毕加索对这段“牢狱之旅”的具体情况都缄口不谈。只是几十年后毕加索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坦承自己对不起阿波利奈尔。
这次的错抓风波之后,社会的舆论继续发酵,巴黎警察局长引咎辞职,人们渐渐放弃了对这幅作品的关注,不再有人期待这幅作品还能够被找回。
之后的两年中,北美市场曾出现过不少号称《蒙娜丽莎》的真迹,但最终都被核实为赝品。这幅名画似乎就这样消无声息地凭空蒸发掉了,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蒙娜丽莎》惊现佛罗伦萨
文森佐·佩鲁贾带着《蒙娜丽莎》四处躲藏了两年之久,直到1913年,他以为此案风头已过,便想找人销赃。
文森佐拿着行李箱,坐火车回到了故乡佛罗伦萨,在一个小旅馆中见到了古董商阿尔弗雷多。
文森佐向他展示被他藏在行李箱底隔层中的《蒙娜丽莎》。阿尔弗雷多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面前这幅画作,虽未经鉴定,但那种笔触和色泽,无疑是达·芬奇的原作。文森佐狮子大开口的标价,更坚定了他心中的想法。

虽然文森佐一直声称,他的这一行为是出于爱国心理,为了将这件珍宝送回故乡佛罗伦萨,是对法兰西帝国的有力回击。
然而,阿尔弗雷多还是决定报警,于是借需要找人鉴定为由,把警察带去了文森特居住的小旅馆。

警察将文森佐告上法庭。然而,法庭上的文森佐却完全没有半点悔过之意,他始终宣称,他自始至终都认为这幅画是意大利人的财产,他的盗窃之举是将本属于自己国家的东西,归还给自己国家。
这样一通正气凛然的演说,瞬间引爆了意大利人民的热情,他们自发组织了游行,表达他们对文森佐的尊敬。
虽然文森佐最后仍被判以七个月的监禁,但在狱中的他,每天都能接受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送给他的礼物,过得好不自在。而反观意大利政府,则不知所措。

落到意大利当局手里的《蒙娜丽莎》,是一个实打实的“烫手山芋”,面对法国方面要求归还的强硬态度,意大利全国上下一边激烈讨论,一边口是心非地把它送到佛罗伦萨和罗马参加国家珍宝展。
最终,意大利还是决定放手,让《蒙娜丽莎》于1914年1月4日乘坐豪华轿车,回到了巴黎卢浮宫。法国媒体松了一口气:“全球都在寻找的女人回家了!”
然而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决——这幅画,到底是如何落入文森佐手中的呢?
这一疑问在他入狱之后就得到了解释,记者们争相采访狱中的文森佐,而他本人也有问必答——毕竟在他心中,自己的行为依旧是一个英雄般的爱国行为。

偷走《蒙娜丽莎》分几步?
文森佐·佩鲁贾是一名专职安装玻璃的工人,他有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这名意大利人曾受卢浮宫雇用,制作了保存《蒙娜丽莎》的安全玻璃罩。而他的伟大计划,则正是盗走这幅传世名作。

在制作《蒙娜丽莎》安全玻璃罩的途中,文森佐逐渐被这幅画所吸引。于是他通过自己的职务之便,记下了卢浮宫各种仓库暗室的位置,在一天下班之后,他并未像往常一样走出卢浮宫,而是藏进了一个专门放置画框画架的房间之中。
那天,当皮盖巡视完走廊之后,文森佐便从暗门中钻了出来,轻而易举地打开了自己安装的玻璃保护罩,将蒙娜丽莎卷入工作服中,大摇大摆地从正在睡觉的守卫面前走了出去——在那个没有警铃、没有摄像头、没有红外线的时代,将蒙娜丽莎带走居然是这么的简单。
随后,就是长达两年的藏匿时光。

时至今日,我们也没办法考究文森佐是不是真的是因为自己的爱国心才去偷盗的了,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蒙娜丽莎》本就是达芬奇在法国所作,文森佐的证词其实完全过于偏激。
不过即便这样,这段众说纷纭的《蒙娜丽莎》盗窃记依旧在日后被改编成了许多正能量的歌剧和小说,人们也能从这件事中认识到艺术品和国家之间的各种联系。
回想我国各种被抢走的艺术瑰宝,似乎很多事都开始变得耐人寻味了起来。

此事之后,《蒙娜丽莎》翻身做大王,成为了卢浮宫的镇馆之宝。
她被单独挂在一面大墙上,红外线保护,警铃护航,摄像头监视,布下了天罗地网,没有人能将它偷走。
也不知道蒙娜丽莎自己还会不会记得,她经历过的风霜,它曾辗转战火,也曾在公寓被雪藏,甚至还曾荣归故里。
这幅画的偷盗历史,早已将其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