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齐伐燕;后果:齐灭宋。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齐伐燕:公元前314年(燕王哙七年),齐宣王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
公元前284年,齐湣(mǐn)王将苏秦车裂,此时,苏秦离间齐国的任务已经完成。
苏秦是燕昭王派到齐国的间谍,他的任务是表面上维持燕、齐两国的友好关系,实际上离间齐、赵两国,让齐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给燕国攻打齐国创造条件。
燕昭王为什么会这样干呢?主要是为了报仇。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发兵攻打燕国,攻破燕国都城,杀掉了燕王哙,几乎使燕国灭国。齐国的军队在燕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激起了燕国百姓的仇恨,齐国的军队觉得在燕国没法长期立足,于是就撤军了。
后来赵武灵王扶植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国公子姬职回燕国继位,就是燕昭王。燕昭王见到满目疮痍的燕国,内心对齐国无比仇恨,于是决心报仇。

替燕昭王报仇的人中,苏秦出力最多,作为间谍潜入齐国。
苏秦刚来到齐国时,很受齐宣王的器重,被任命为客卿。长期为齐宣王出谋划策,苏秦赢得了齐宣王的信任。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位,对苏秦也很器重。当时,苏秦曾建议齐湣王厚葬齐宣王以显示自己孝顺,还鼓动齐湣王大兴土木,让齐国浪费国力。
苏秦在齐国做间谍时,除了“搞好”了燕、齐两国的关系外,主要干成了两件大事:一是促成了五国伐秦,二是促成了齐国发军灭掉宋国。通过做成这两件大事,苏秦实现了削弱齐国的目标。
苏秦是通过拉拢赵国奉阳君李兑来促成五国伐秦的。苏秦说服齐湣王,允诺赠给李兑土地,让李兑在赵王面前提议联齐抗秦。当时赵国和齐国是仅次于秦国的大国,这两国联手对付秦国,胜算很大,于是韩、魏、燕三国也加入齐、赵联盟之中。
但是赵国国内还有另一派,以大将韩徐为代表,主张赵、秦国联手对付齐国。破坏赵、秦结盟得是秦国丞相魏冉,他促成了秦齐联盟,让秦、齐互称西帝和东帝,并准备连横攻打赵国。
苏秦见秦、赵联合即将成功,于是赶紧想办法从中破坏。他唆使齐湣王主动废除帝号,并以“称帝天下共厌”为由,联合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共同伐秦。

伐秦的五国联盟达成,但是五国大军行到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时却停滞不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五国中的大国各怀鬼胎,齐国想打压秦国,让自己接下来攻打宋国时秦国不敢支援。燕国要对付的是齐国,苏秦是想让齐国打宋国,削弱齐国国力,再让燕国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打齐国。赵国则是首鼠两端,既想联齐攻秦又想联秦攻齐。魏、韩是小国,墙头草,随风倒。
五国表面上结盟了,但谁都不想先招惹实力强大的秦国。齐国想保存实力来攻打宋国,魏、赵等国见齐国都不出力,自然也就不肯动了。而且秦昭王这时主动废除了帝号,还割了一点地求和,五国也就顺着台阶下了。五国伐秦就这样结束了。
五国伐秦之后,苏秦的目的达成:纷乱中削弱了齐国。因为,随后齐国果然出兵灭了宋国。
这下各国傻眼了,原来真正捞到大便宜的是齐国,于是纷纷把矛头对准了齐国。秦、赵、燕、魏、韩一起出兵攻打齐国,战争开始后楚国也加入进来,这便是著名的六国伐齐。
六国联军以燕军为主导,统帅是燕国上将军乐毅。苏秦曾向齐湣王承诺,说燕国绝不会与齐国为敌。齐湣王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于是把苏秦抓住,车裂了苏秦。

苏秦虽死,但间齐的任务达成了。乐毅率领联军连克齐国70多座城池,差点使齐国灭国,算是替燕昭王报了仇。
后果
齐灭宋: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湣王举兵攻灭宋国,攻破宋国都城。宋王偃出逃,死在魏国,宋国灭亡。
结论:苏秦间齐促成了六国伐齐,齐国差点因此灭国。而燕国在这场战争中受益最大,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