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内容主要是古波斯文明时代的和阿拉伯时代的民间故事,最早约成书于9世纪。

《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内容主要是古波斯文明时代的和阿拉伯时代的民间故事,最早约成书于9世纪。一千零一夜并非确指故事数量,在一千之后加一,极言其多,符合阿拉伯人的语言习惯。
《一千零一夜》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独特而辉煌的文化,将许多神奇的想象与阿拉伯现实结合起来,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关于《一千零一夜》的起源,目前学界仍有一定争议,一般认为这是中东地区文人学士几百年间收集、提炼和加工而成的一部文集式作品,其书名和核心内容来自于一本名为《赫扎尔-艾福萨那》(Hazar Afsaneh)的波斯故事集,这部书在10世纪以前已被翻译为阿拉伯文,被认为是《一千零一夜》的雏形,后来又经过不断完善,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基本定型。
在主流的阿拉伯起源说之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一千零一夜》最初可能起源于印度,因为故事使用了许多梵文文学手法,例如框架故事和动物语言,以及故事中类似于佛教的道德教化倾向,同时一些故事也和印度民间传说存在关联。
现存的《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文手稿分为两批,一批在叙利亚产生,一批在埃及产生,其中最古老的是成稿于14世纪的叙利亚本,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有学者认为,叙利亚和埃及的两批手稿来自同一母本,叙利亚手稿因为内容和风格的统一而被认为是“善本”,而埃及手稿经编者增删修改较多。也有学者认为,两批手稿未必同源,埃及手稿可能来自更加古老的母本,不应贸然将叙利亚手稿推为善本。
《一千零一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其中《阿拉丁和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书中无所不包的人物和故事更是成为研究阿拉伯历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内容的珍贵资料,是记录当时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一千零一夜》曾对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文学创作产生积极影响,世界文学巨匠伏尔泰、司汤达、歌德、高尔基等文学巨匠都曾反复阅读《一千零一夜》并从中获取养分,后世流行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作品也不同程度受到《一千零一夜》影响。
《一千零一夜》作为一本流传甚广的文学名作,除了影响文学创作,还激发了无数诗人、学者、画家和音乐家的灵感,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一些作品中也被认为具有《一千零一夜》的痕迹。
《一千零一夜》广泛流传的时间节点,是18世纪初被正式引入到西方,1704年法国人安托万·加朗首先将《一千零一夜》部分翻译成发文出版,不久后风靡欧洲,各种语言版本的《一年零一夜》开始相继涌现。在20世纪初,《一千零一夜》经由西方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影响许多中国孩子一生的童年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