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沙皇:“恐怖的伊凡”
他创建了战斗民族的“锦衣卫”。因为疯狂暴虐,嗜血擅杀,令人望而生畏,历史上将他称为“伊凡雷帝”。

文/全历史 哥特人的猫

1530年8月25日,伊凡四世出生。

他的父亲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俄罗斯国家,但因为长子早逝,当瓦西里三世病倒时,他只能选择将年仅三岁的幼子伊凡立为王储。

伊凡四世即位之初,由母亲代为摄政。八岁时连母亲也突然去世,年幼的伊凡如同羊入虎口,在身边贵族领主们为争权夺利所策划的一系列阴谋、暗杀中惶惶不可终日。所有人都以为才具雏形的俄罗斯国家将在这个胆怯的孩子手上终结。

但命运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伊凡四世将在九年后加冕为沙皇,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都将被笼罩在他的恐怖统治之下。但在他死后,他一手建立的俄罗斯帝国顷刻间土崩瓦解,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内战后才重归一统。伊凡四世的人生为何如此具有戏剧性?这位帝国的开创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君主呢?

第一、他是大肆扩张的首位俄国沙皇。

11世纪时,基辅罗斯在内战中分裂为十八个公国,并最终被蒙古帝国所吞并。伊凡四世的祖父与父亲虽然经过连续的征战兼并了其他公国,但西伯利亚地区仍然处于蒙古的掌控之中。

伊凡四世在教会的支持下加冕为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但年仅十七岁的他显然不足以仅靠皇帝的名号压服贵族,于是野心勃勃的伊凡开始策划征讨喀山汗国,用军功为自己正名。

1552年,他亲率15万大军对喀山汗国展开了持续半年的围攻。俄罗斯军队动员了大批工兵,通过地雷破坏城市地下水道和防御墙的方式,最终赢得了这场惨烈的攻坚战。伊凡四世下令摧毁喀山汗国内所有的鞑靼风格建筑以显示彻底驱逐蒙古人的决心,并着手越过乌拉尔山,远征西伯利亚汗国

1555年,西伯利亚汗国伊凡四世宣誓臣服,志得意满的伊凡四世立即自封为“全西伯利亚的君主”。这一系列的征服战争不仅增强了他个人的名望,也促进了他手下军队的战术改革和军人素质的提高,旧罗斯的其他领主已经彻底失去了与他抗衡的能力。

可以说,伊凡四世用枪炮让自己彻底坐稳了沙皇的宝座。

第二、他是建立俄国“锦衣卫”的独裁者“雷帝”。

伊凡四世的野心并未因西伯利亚地区的臣服而被满足,他将战火烧到了西方,与波兰、立陶宛、瑞典、丹麦等国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打响了立窝尼亚战争。但俄军在这场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内也逐渐出现了对他穷兵黩武的反对声。

恰逢俄军的指挥官库尔布斯基王公从前线叛逃,伊凡四世嗅到了趁机消灭反对者的机会。他宣布,战争的失利是由于“波雅尔”(旧罗斯拥有领地世袭权的领主阶级)的背叛,要对这些叛徒进行所谓“末日审判”。

东正教是旧罗斯国家的正教,伊凡四世本人更是一个极度虔诚的宗教信徒。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将自己塑造成上帝的御前侍从和代言人。当时的人们相信,当末日到来时,上帝将会亲自对有罪之人进行审判。这种信仰被伊凡四世利用,以清洗反对他的贵族领主,他声称对这些“叛徒”的审判是代表上帝进行的。

伊凡四世命令摧毁首都的王公府邸,建立由沙皇直接统治的特辖区,所有领主贵族都必须从特辖区中迁出,前往经济落后的普通区。为了防止贵族叛乱,他还成立了一支五千多人的专门军队,这只军队集体穿着黑衣、骑黑马,被称为“特辖军”。

拷问犯人的特辖军

特辖军像极了中国明王朝时期的锦衣卫(此处可a1382年5月29日的南京),他们在辖区内使用恐怖手段镇压反抗者,据说在伊凡四世大清洗的高潮期,每天都有近千名反对他的特辖区市民被杀害。人们称他为“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从此闻名于世。

第三、他还是亲手杀子的被害妄想症患者。

伊凡四世的暴虐统治与他悲惨的童年生活关系密切。

他自幼在阴谋和凶杀中长大,养成了多疑、残忍的性格,十三岁时就亲手杖杀了反对他的领主。他身边信任的人,只剩下与自己结婚十三年的皇后安娜塔西娅,以及为自己加冕的莫斯科都主教马卡里,两人都努力劝诫伊凡四世在理性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

但在1560年中,安娜塔西娅与马卡里先后去世,悲痛欲绝的伊凡四世从此失去了制约,个性也因此变得更加偏激。

他认为莫斯科有贵族策划针对自己的暗杀,竟然直接“离国出走”,引发举国恐慌,最后教会向他保证在首都绝没有想要谋害他的叛乱分子,伊凡四世才不情愿地返回莫斯科,可谓是一个彻底的被害妄想症患者。

在伊凡的晚年,他的这种暴虐性格发展到了顶峰。他怀疑太子有夺位的想法,导致父子关系紧张。后来太子怀孕的妻子叶莲娜违背皇宫礼制,穿着一件薄裙在宫中走动,伊凡四世狂怒之下对儿媳大声呵斥,导致叶莲娜因恐惧而流产。太子因此与伊凡四世争吵不休,伊凡四世在争吵中用铁制的手杖砸向太子。太子被击中头部当场死亡。

这就是后来列宾创作的传世名作《伊凡雷帝杀子》的故事来源,画中失手杀子的雷帝抱住死去的伊凡太子,老泪纵横。由于权力争斗,杀子后来成了俄国皇帝的传统,就连推行改革的彼得大帝(此处可a1725年2月8日的圣彼得堡)也不例外。

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杀子

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就像司马炎立白痴儿子为太子(公元290年5月16日的洛阳)一样,雷帝最后选定的王储费奥尔多也是个低能儿。在雷帝去世后,他沦为权臣的傀儡,俄罗斯因此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黑暗时代。

有俄罗斯学者统计,在雷帝统治时期,西俄罗斯的农田规模缩减了一半,超过六成的城镇沦为荒地。他的残酷统治在身后引发了剧烈的连锁反应,贵族的叛乱、分裂比旧罗斯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可否认,雷帝的扩张为日后的沙皇俄国全据西伯利亚奠定了基础,但他也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俄罗斯。无节制的权力欲望不光摧毁了他的国家,也摧毁了他自己。

历代评价

可以把他比作旧约中的瞎眼大力士:他为消灭敌人,把房顶上坐着敌人的大厦搞垮了,结果连自己也压在下面——他的敌人是虚构的,而俄罗斯国家正是压死他自己的那座大厦。俄国在经历了17世纪初的大动乱后终究没有崩溃,但这并不是伊凡四世的功劳。

——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

阅读数 8.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