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咆哮的20年代”的社会缩影)
宏大“美国梦”背后是什么?菲茨杰拉德在书中用一个美国青年追逐爱情、财富却死于爱情的故事,表达了对浮华社会的迷茫和反思。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作家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广为人知的小说,出版于1925年。小说描绘了美国上世纪“咆哮的20年代”华丽而空虚的社会缩影,用优美的语言揭示了”美国梦“之下的悲怅。

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出版商:美国斯克里布纳之子公司,1925年4月10日

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顿生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美国从一战中获利,政府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令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各种证券炒作大行其道,暴富的故事到处传说。每个人都认为一个全新的、更美好的社会即将到来。

宏大“美国梦”背后是什么?菲茨杰拉德在书中用一个美国青年追逐爱情、财富却死于爱情的故事,表达了对浮华社会的迷茫和反思。

小说的主角盖茨比是典型的“自我成就的人”(self-made man),凭借自己的打拼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这个成功的美梦中,他年轻时的爱人黛茜是最重要的部分。黛茜已嫁作人妇,为了重新获得她的爱情,盖茨比用挥金如土、夜夜笙歌来吸引她。然而当这一刻真实来到,他听到了黛茜“声音里全是金钱”,却仍在自己编织的梦中不愿醒来。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我们便这样扬著船帆迂回前进,逆水行舟,而浪潮奔流不歇,又不停地将我们推向过去。”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作者生前销量惨淡,评论褒贬不一。二战期间,这本小说被印成便携的随军读物,大受欢迎,从此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图书之一。在五十年代,小说逐渐进入高中教科书,列为必读。菲茨杰拉德本人如今也被广泛看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

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传世,不仅仅是故事隐喻的巧妙,也在于作者创新的写作手法和精妙的结构。盖茨比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却轮廓模糊,没有明确形象——小说全篇几乎找不到任何描写盖茨比外貌或是性格的部分,只有大量抽象迂回曲折的描写。关于盖茨比的传闻和他自己的身世表述,不断互相否定或印证,就在这种逼仄中,读者对盖茨比了解又陌生。

这在当时有着相当的试验性质。在编辑提出这方面的修改意见后,菲茨杰拉德依旧坚持这种形式。村上春树不掩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由衷热爱,评价其美得无以复加,完美无缺,其文体简洁明快,又有自然之美。

而回顾菲茨杰拉德本人一生的经历,《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一些短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与他的生活感受有很多联系。菲茨杰拉德是明尼苏达州人,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故事讲述者尼克一样,曾就读于常春藤盟校之一。菲茨杰拉德也与盖茨比有些类似,他在随军驻扎时坠入爱河,与十七岁的富家女杰内瓦·金相恋,但因为地位低微,被对方的父亲严词拒绝。22岁时,他与年仅十七岁的南方姑娘塞尔达·赛尔相恋,并成功求婚。塞尔达因为菲茨杰拉德贫穷曾悔婚,直到菲茨杰拉德的第一本畅销小说出版后他们才结婚。菲茨杰拉德酷爱描写南方姑娘,他的小说里,常有一个主角无法掌握、近乎任性的女主角。与盖茨比相似,即使姑娘的所作所为将菲茨杰拉德引向他所鄙夷的一切,但她代表着菲茨杰拉德所爱慕的一切,引诱他努力向前却又不断失去。

阅读数 3.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