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话奠定了他在丹麦和世界文坛上的突出地位,使他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100多年来一直为一代又一代儿童所喜爱,丹麦学者勃兰兑斯说:“安徒生的文字属于我们曾经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辨认过,而今天依然在阅读的一类书籍”。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从1835年发表他的第一本童话故事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起,一生共发表了170多篇童话故事。童话奠定了他在丹麦和世界文坛上的突出地位,使他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等;中期幻想成分减弱,现实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他出生在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城的一个穷苦鞋匠的家里。1816年,从军当兵的父亲回到家后不久就病死了。母亲改嫁另一个鞋匠,当洗衣妇挣钱糊口。

在艰辛困苦的童年里,安徒生当过学徒,学过裁缝,也曾在济贫学校上过学,谈不上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仅能粗粗地认识点字。他曾凭借努力在首都哥本哈根登上舞台,扮演一个小角色,却由于嗓音变化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放弃舞台。
后来,他获得了一笔国王奖学金,转而专注于写作。他写诗歌、散文和戏剧,创作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随后又发表了小说《奥·梯》(1836)和《仅是一个乐师》(1837)。《即兴诗人》等三部小说使得他蜚声丹麦文坛。他的剧本《黑白混血儿》(1840)也终于在哥本哈根的皇家剧院上演并且取得了成功。
发表《即兴诗人》的同一年,安徒生发表了他的第一本童话故事集。起初,他自己也把童话看成是“小玩意儿”,并不曾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才华所在。反倒是他的挚友,丹麦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出了他的才华应该朝什么方向发挥。他对安徒生说:如果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得他不朽。
如今奥斯忒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安徒生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发展成为美丽动人的文学作品。在安徒生以前,也有过著名的法国佩罗尔的《鹅妈妈的故事》和德国的《格林童话》等,但这些都是根据民间流传的童话和故事编写或收集记录而成的。
安徒生最初也给孩子们讲这种故事,但其中有更多个人化的表达。《皇帝的新装》原是一个西班牙民间故事,而安徒生写出来的童话就截然不同了:皇帝和阁僚们蠢而虚荣,活灵活现,思想和行为中透露着真实感。
安徒生很快从改写民间故事转入童话创作。他继承了神仙故事和民间故事这两种古老文学样式,从中创作出新的童话和故事来,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安徒生童话,这就有了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由于安徒生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对统治者加以嘲讽,比如《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
但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没有嫉妒心,没有报复心,很少发泄或好或坏的激情,故事的外景往往弥漫着凛冽而清新的空气,内景往往是简朴而舒适的陈设,以及平易、纯净而亲切的对话。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倾向。《白雪女王》便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信念。
安徒生是个真诚的作家,他在自传中写道:“我整个一生中,无论是光明的日子,还是黑暗的日子,其结果都是美好的……我觉得我是个走运的孩子,几乎人人都对我充满了爱并且以赤诚相待,使我很少丧失对人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