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通过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性格即命运”。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女子爱玛的经历,再现了 19 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这不仅是一部模范小说,也是一篇模范散文。其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多次再版,经典永远是经典。小说是阅读量极大、受众范围极为广泛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其文学性和故事性的紧密结合,吸引文学及文学以外的大量读者。小说往往将现实压缩,以文学的形式反映真实的、深刻的社会现象、社会背景,或者反映某种思想、某种哲学观念甚至某种宗教信仰富农家庭出生的爱玛嫁给老实本分的乡村医生包法利之后。面对幻象中的美好爱情和现实中的无趣婚姻。选择了出轨,并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最后,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包法利夫人选择了服毒自杀,而不久之后,得知真相的包法利医生也自杀身亡了只留下未成年的女儿从此寄人篱下的活在亲戚家。

作者:福楼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李健吾 出版年:2003-01
这本书通过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性格即命运”。爱玛作为一个富农的女儿,并没有她应该有的精打细算的品质反而挥金如土,这显然成了贵妇人的摸样了。而包法利作为在巴黎学习过的医生则和自己那些一辈子没去过巴黎等大都市的邻居一样粗俗不堪。
造成爱玛这种性格的正是她在修道院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小说的浸淫。修道院的教育一方面是禁欲,修身礼仪,另一方面是让女人成为一个不能思考的生物,没有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只能一板一眼的遵循教义礼仪。然而青春期的少女总有其逆反心理,就像教会也有明一套暗一套,爱玛和她的同学们在暗地里接触了大量渲染浪漫情怀和骑士英雄的附庸风雅文学,其中包含的某种浪漫情调深深影响着爱玛,从而使她自我感觉只有追寻像书中的爱情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美满幸福,自由自在。而查理包法利便是最为顺应这个时代的“乖巧”好人。他符合传统的道德标准,爱老婆勤勤恳恳,无大志但耐心地度过每天平淡无奇的生活。他没有爱玛那般追求浪漫的激情和附庸风雅的上流幻影,他对小资小调无讲究,没有生活情趣,愚钝平庸。
《包法利夫人》成功地塑造了这位富有激情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艾玛,通过她的人生悲剧再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生活风貌。《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并不复杂,却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确有其独到之处。他的小说像散文般展开,琐碎的故事中尽显优美的画幅,借马车、路边的花草、风、尘土...表达人物的心情,更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他的语言精炼,框架合理,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或悲情的、或卑鄙的、或懦弱的、或虚荣的、或自私的、或平庸的人物。福楼拜通过爱玛的悲剧批判社会的冷漠,爱玛的悲剧,在于展现爱玛从天真浪漫到堕落,由堕落走向毁灭的悲剧揭露金钱至上的社会戕害人性、腐蚀灵魂的罪恶。福楼拜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头面人物的丑恶嘴脸,他们将爱玛推向死亡,为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叶法国那个单调沉闷、狭隘闭塞,容不得半点高尚理想的世界。

法文原版扉页, 1857
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其实就是我本人。”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可笑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自己是富裕的、漂亮的、成功的,或是浪漫传奇中的男女主人公。很多人就是通过写作来实现自己的幻想。从始至终,拥有风度翩翩身份高贵的丈夫,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便是爱玛的理想。但理想需要信念,它的载体不是虚幻的,而理想也并非只能通过一次次依赖他人的拯救就能实现,从这个方面说来,艾玛缺失的正是信仰。真正探寻自己的内心,把持坚定有心而发的对某种东西的信念。
该书对外省贵族、地主、市侩、高利贷者的丑恶面貌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剖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空虚与堕落,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罪恶。它不仅成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优秀作品,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